最近連續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提速降費,作爲年度工作小目標,足以見得國家政策對於通信行業的高度重視,不過與往年不同,今年的報告中將重點關注在寬帶和專線資費降費15%,而沒有對移動流量設定目標。

爲何國家一改往日的口風,這次並沒有提及提速降費呢?原因就在於2015年提速降費政策開始以來,資費已經大幅度下降,資費貴的矛盾已經大幅度緩解,在2017年的時候,國內平均1GB費用竟然高達35元,到了2019年這個價格已經跌落到了5元/GB,進入2020年後,再次下降到了4.4元/GB。在很多人看來,我們的流量資費已經比日韓美等發達國家便宜不少,在降低已經沒有空間。

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於三大運營商目前正在加緊5G建設,建設基站需要不少的資費投入,而流量收入曾經是三大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如果一味的降低流量資費,三大運營商常年虧損,將沒有更多的精力和實力拿去投資基站,進行擴大再生產。

所以電信行業目前也很矛盾,一方面羣衆呼聲很高,都盼望着資費可以再降,另一方面又必須算好自己的帳,像聯通這種比較聰明的通訊商就提出了一個新的方式,那就是通過和民營運營商合作,從而達到吸引客戶的目的。

具體合作方式以聯通和全民優打合作爲例,全民優打藉助聯通的基站,通話信號和聯通一模一樣,但是在流量資費方面,全民優打每GB低至0.39元,也就是39元就能買100GB,比剛纔說的4.4元/GB又便宜了不少。而且還不會擾亂聯通自己的定價策略,畢竟知道這種小衆運營商,能薅羊毛的用戶畢竟是少數。

這些年正是在民營運營商的努力下,流量資費越來越低,降價帶來的刺激最大的效果就是人們流量消費水平的提升,也帶動了相關產業數據流量收入的增長。這種相輔相成的模式未來勢必會發展成主流。

你用過民營通信商的產品麼?你的流量資費多少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