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執法人員到城區在建工地,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新使命踐行新擔當。市城市管理局緊扣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刮骨療毒的猛勁整改突出問題,以猛藥去痾的幹勁完善制度機制,組織實施綜合治理、專項執法、項目建設等一系列重點工作,用辛勤的汗水踐行城管人的使命和擔當。

“城管局這項工作抓得實,很有成效。”這是市委主要領導對2019年我市“兩違”綜合治理工作的批示肯定。在深化“兩違”綜合治理專項行動的收官之年,去年全市上下突出“百路千村”主題治違,統籌規劃,謀篇佈局,在14個縣(市、區)和129個鎮(鄉、街道)選擇貫穿全境的國道、省道、縣道乃至鄉道,開展“四拆、四整”行動。堅持問題導向,市“兩違”治理辦周結月報,引領“百路千村”整治行動縱深推進,針對整治“短腿”,分三批下發問題清單358個,並督促整改到位。同時藉助智能監管,借鑑福清經驗,開發“兩違”智能監管APP,配套微信小程序,累計接到舉報信息3072條,已覈查3041起,認定爲“兩違”案件1734起,結案1596起,結案率92%。全年全市處置“兩違”824.8萬平方米,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的214.2%,完成年度計劃117.8%。今年1-6月中旬,全市“百路千村”再整治問題2982個,總面積36.4萬平方米。其中“四零”整治2376個,面積33萬平方米;中心城區微“兩違”整治606個,面積3.5萬平方米;“五到位”整改4368處。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面廣,工作量分散,同時也是市委市政府爲民辦實事項目,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更因城管部門業務外行、赤手空拳,接盤續抓老舊小區改造成爲一場嚴格的“趕考”。爲此,市城市管理局探索新模式。採用大小項目科學搭配打包的方式,將市區老舊小區打包成8個工程包,批量審批、公開招標、同時施工,使審批流程更迅速,管理更方便,建設效率更高。同時直面老舊小區改造難題,協調印發《關於公佈第一批建設工程用地許可證和規劃許可證豁免清單的通知》《漳州市特殊類別工程建設管理暫行辦法》,突破老舊小區改造制度瓶頸。2019年,全市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8個,惠及1.15萬戶,改造面積107萬平方米,完成投資額25664萬元,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和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共4979萬元。2020年繼續增資擴容,投資3.41億元對52個老舊小區實施綜合整治,其中22個項目納入市爲民辦實事項目。

2019年,我市迎來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作爲環衛主管部門肩負重任,先期行動,妥善對龍海市顏厝鎮、龍文區郭坑鎮、長泰縣巖溪鎮、漳浦縣垃圾填埋場、雲霄縣國道兩側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銷號。承接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信訪覈查任務,牽頭審覈反饋32批次86件信訪交辦件。強化指導、落實整改驗收交賬銷號工作,開展“清零行動”,已完成信訪交辦件交賬銷號74件。開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回頭看”,排查道路揚塵、餐飲企業、露天燒烤、渣土車、商業活動(餐飲、洗滌)、城市生活垃圾、建築垃圾以及沿海沿江城鎮生活垃圾等生態環境領域污染源頭問題8509個,已完成治理3507個。參與提升老城區建設管理“十項行動”,牽頭城市管理提升行動和城市經營提升行動。履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聯合執法行動7次,檢查餐飲店67家、洗車店5家。

派駐市行政服務中心窗口不斷優化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對23個審批項目電子業務流程依次研究,多次優化,壓縮辦理時限。如外地進漳物業服務企業備案提升爲五星級事項,即全流程網辦,實現一趟不用跑。申請商品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備案由受理後20個工作日辦結縮短爲10個工作日。

☉本報記者 廖瑜婷 文/供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