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放開了二孩兒,好多人開始要二胎了。你別說,現在大街上舉目望去,小朋友、小小朋友確實多了。隨着二孩兒增多,有些家庭問題,比如大孩不關心二孩,甚至欺負毆打二孩等等也逐漸浮出水面。

餘紅前些年就生了個二孩,二孩今年五歲了,大孩比二孩大好多都十三四歲了,上了初中。有一回餘紅兩口子有事看不了孩子,就暫時把二孩送到弟弟家。二孩到舅舅家,很小心翼翼的樣子,讓舅舅覺得孩子很乖。

舅舅給孩子弄了水果,讓孩子洗洗手來喫,孩子洗手的時候,卻突然號啕大哭起來。舅舅慌了,忙問孩子怎麼了?孩子一邊哭一邊說,你家的洗手池好洗,我家裏的洗手池太高太遠,給他們說了他們就使勁打我。舅舅問誰打?孩子噗噗簌簌流着淚,哽咽着說,爸爸和哥哥。

孩子的話當然也不可全信,可委屈成這樣,捱打肯定是存在的。舅舅問哥哥怎麼打?孩子說哥哥使勁打我的頭,還用他的頭撞過我,有一次,都把我撞得流了鼻血。我不想在我們家了,我住到你家好不好?我就睡到你家沙發上就行。

舅舅氣壞了,打電話問了孩子爸爸,孩子爸爸不以爲然地說,別聽他的,他可會裝可憐了。

直到有一回,舅舅親眼看到大外甥怎麼使勁打弟弟。弟弟獨自在一邊開心地玩兒,哥哥大刺刺地衝過來,說我陪你玩兒。然後就指使弟弟這麼弄那麼弄,弟弟不願意,把玩兒一扒拉,玩具碰到了哥哥的手。馬上,弟弟就意識到了什麼,驚恐地睜大了眼睛。

哥哥憤怒地衝到弟弟面前,掄圓了胳膊使勁扇到了弟弟頭上。弟弟一動不動忍着,眼裏含着大滴的淚,嘴裏吭吭哧哧的。舅舅急忙衝過去,拉開大外甥,大外甥才氣勢洶洶地走了。

等哥哥一走,小外甥才哇的一聲哭了出來。一邊抽泣一邊嘴裏大聲地喊着:“我要去喫十碗飯、我要喫十個雞蛋、喝十個奶!”舅舅聽了,心裏好難受。因爲他哄小外甥喫飯的時候,說你要多喫飯多喝奶,就能長得高有力氣。

舅舅問小外甥,哥哥打你有沒有告訴爸爸?小外甥低了頭不說話。舅舅又問有沒有告訴媽媽?小外甥抽抽泣泣地說:“媽媽根本管不了。”舅舅又問那你爲啥不反抗不躲閃?小外甥說那他打得更狠。

舅舅找個時機,委婉地給姐夫提到這事。姐夫滿不在乎地說:“你不瞭解情況,大孩都跟我說了,有時那個小弟可煩人。小時候二孩不小心磕了一跤,大孩都心疼哭了。”一個剛剛五歲的孩子,怎麼能說得過十幾歲的哥哥。大人如果偏聽偏信,小二孩可不就白白捱打還落一身不是。

好多人疼愛自己的長子,那是自己初爲人父母的神奇創造,從心底深處那麼疼愛他。有句話說得好,老大看書養,老二當豬養。有了老二,習以爲常就不夠重視了。有個媽媽生了二孩以後,看着懷裏喫奶的二孩,傷心地說:“我家大孩,這麼小就有了個弟弟,爸爸媽媽就不能全身心愛他一個人了。”

你說,當媽媽都這種想法,大孩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偏愛嗎?有個哥哥打弟弟耳光,把弟弟耳朵都打腫了。媽媽拉着弟弟氣憤地告訴爸爸,爸爸也氣憤地說:“真不像話!”這件事就完了,爸爸媽媽誰也捨不得懲罰哥哥。

有人認爲兩個男孩可能是這樣,男孩子畢竟頑皮一些。可是看看當姐姐的打起弟弟來,也是絲毫不手軟。有個姐姐平白無故打弟弟的時候,弟弟就連忙喊:“姐姐對不起,姐姐對不起!”

身邊還有一個二孩是個小妹妹,哥哥對小妹妹特別疼愛,抱起來親來親去的,媽媽很爲哥哥驕傲。可是突然有一天,她無意中發現哥哥趁沒人使勁擰妹妹,扇妹妹耳光,解開衣服,發現才幾個月大的妹妹身上好多淤青。批評大孩,大孩理直氣壯地說:“誰讓她到我家來?”

孩子畢竟不懂道理,這些現象歸根結底還是父母的原因。孩子在外面受了一點欺負,父母肯定都不可容忍,可是在自己家裏,小弟弟捱了打受了氣就能聽之任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知道,你決定生養了二孩,就要給他同樣的快樂同樣的幸福生活。你沒有做好大孩的工作,沒有給他愛弟弟妹妹的教育,這也是一種失職,對二孩來說也是不公平的。

小時候遭受哥哥任意欺凌的創傷,大多會伴隨孩子一生,即使他原諒了哥哥,那些創傷也會在他心底不可抹去。與其你教育二孩:哥哥你要越對他好,不如你教育大孩:恃強欺弱是恥辱,兄弟相親纔是美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