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一些聽力存在障礙的人也可以通過機器輔助聽到外界的聲音,這些機器有助聽器、人工耳蝸等。但最近網傳,如果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這一消息嚇壞了很多佩戴人工耳蝸的人。那麼,什麼是人工耳蝸呢?人工耳蝸丟失,真的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嗎?

人工耳蝸是一種電子裝置,由體外言語處理器將聲音轉換爲一定編碼形式的電信號,通過植入體內的電極系統直接興奮聽覺神經恢復或重建聾人的聽覺功能。

人工耳蝸丟失,不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原因有以下兩點:

1.人工耳蝸是由植入體和體外機組成的,體外機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內機則需要植入體內。但無論是將植入體放入體內,還是因爲某些原因將植入體從體內拿出來,都不需要做開顱手術。植入體手術只需要通過微創,在耳後開一個2.5cm~3cm的小切口,接着在耳後骨質磨一個槽,然後將植入體部分放到位並固定好就可以了。更何況,人工耳蝸丟失一般都是體外機丟失,所以,並不需要做開顱手術重新植入。

2.體外機丟失並不意味着要更換體內設備。體外機一旦丟失,只需要再買一個同款的體外機,把與體內機配適的新程序裝進去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言語處理器所存儲的人工耳蝸程序是根據佩戴者的聽力損失情況和聽覺感受調試的,個體差異較大,但並不是每個植入體只能匹配唯一的言語處理器,因爲每個佩戴者的開機、調機記錄都可以從產品公司的軟件中調取,所以,並不會因爲言語處理器丟失、損壞等原因,佩戴者就必須從零開始調整耳蝸程序。

最後,建議大家,人工耳蝸如果丟失了言語處理器,應第一時間聯繫廠家,協商、溝通獲取一個臨時的替代機供短期使用,直到自己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本文由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安貞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袁先道進行科學性把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