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誌。2019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爲60.60%,這是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但仍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這意味着我國的城鎮化發展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間,城鎮化過程中蘊藏的經濟發展潛力更是巨大。

2014年印發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了未來6年內城鎮化發展目標,目標之一是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去年末提前實現這一目標,成績值得肯定,也來之不易。雖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不等於戶籍人口城鎮化率,“60.60%”也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但仍意味良多。

因爲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超60%,既折射出我國城鎮化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吸引大量農民進城變成城市常住人口,新市民的人均收入增長更快,享受的公共服務更多;也說明過去多年經濟較快增長的背後,城鎮化也作出了巨大貢獻。當然,城市也是受益者,比如公共服務擴容,發展各種產業有了勞動力資源等。

在城鎮化率提升進程中,“60%”也是一個關鍵點,既是發展新成就,也面臨着新考驗。據專家介紹,從發達國家發展經驗看,城鎮化率超過60%以後,城鎮化速度會出現一定程度放緩,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也將發生一些變化。這對我們是提醒,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首超60%或進入轉折點,需因“變”施策。

首先,應針對城鎮化速度放緩“踩踩油門”。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城鎮化率,高速增長之後降速是必然趨勢,所以,既要客觀看待城鎮化速度放緩,也要採取積極措施應對速度放緩。其中,要找準影響城鎮化率繼續提升的主要因素,然後對症下藥。只有如此,才能減少城鎮化速度放緩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那麼,什麼因素會影響城鎮化率進一步提升呢?顯然城鎮就業機會、收入水平、公共服務以及農村土改是影響農民變市民的重要因素。雖然城鎮相比農村在多方面仍然具有優勢,但差距也在縮小,城鎮對農民的吸引力就會下降。所以,只有繼續提升城鎮的優勢,才能吸引農民進城,進一步提升城鎮化率。

其次,當城鎮化發展降速,應當去“提質”。如果城鎮化速度放緩不可避免,在努力保持合理速度的同時還應該“提質”,即提高城鎮化率的質量。比如儘量確保現有城鎮常住人口長住下去,避免向農村倒流,並在城鎮充分釋放生產力、消費力。這取決於城市公共服務、戶籍改革、生態環境、就業收入等。

其中,如何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轉化爲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需要重點思考和解決。因爲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有“含金量”,才能最大化減少城鎮人口流失。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60.60%,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卻不到45%,當其中的15%常住人口不能享受城鎮人口權益,是有可能向農村倒流的。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城市戶籍改革腳步明顯加快。國家發改委已明確,2020年保證全面完成1億人落戶目標。當這個目標實現,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會進一步提升,縮小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差距。期待各個城市一方面繼續加快戶籍改革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另一方面增加公共服務吸引常住人口。

另外,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城鎮化發展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間,如何利用這個空間造福民衆助推國家,如何挖掘城鎮化過程中蘊藏的經濟發展潛力,既需要我們根據國情自主探索,也不妨借鑑他國成熟的城鎮化發展經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