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唐山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早晚高峯擁堵現象加劇,節點矛盾正日益突出,治理交通擁堵已成爲城市治理領域的重要議題。唐山市高度重視城市治堵工作,統籌近期治堵工作目標與城市交通長遠規劃,啓動實施城市道路擁堵路口渠化改造工程,爲城市路網“關節”做“小手術”,打通城市路網微循環。城市交通的暢通,既關係到市民百姓的出行,也關係到整個城市的發展。唐山市通過實施城市道路擁堵路口渠化改造,城市交通環境明顯改善。

據統計,2019年10月份主城區全天擁堵指數1.3,高峯擁堵指數1.59,分別比2018年同期下降2.9%和3%,高峯平均車速29.4Km/h,比2018年同期提高了10.3%。通過機非隔離和合理設置相位相序、優化信號配時,使路口車輛行駛井然有序,交通衝突點基本上消除;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各行其道”,減少了事故隱患,提高了車輛和行人出行安全性。由於機非衝突消除,車速和通行能力提高,等候時間縮短,剎車次數和怠速尾氣排放明顯減少,使交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主城區內87個路口進行渠化改造

擁堵路口渠化改造,“改”的是百姓的出行條件,“變”的是城市品位和麪貌。爲把這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實、抓出成效,唐山市系統研究擁堵成因和治本之策。唐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對擁堵路口渠化改造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市城管、自然資源和規劃、公安交警等多部門聯合對主城區內道路交叉口交通通行情況進行調研,編制了《唐山市交通提升與治堵行動規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聽取規劃編制情況,提出具備可操作性的建議,確定主城區內建設路與南新道、建設路與建華道等87個路口進行渠化改造,包括對學院路、翔雲道等7條瓶頸路進行拓寬改造。市城管執法局組織相關部門按照規劃要求,列出路口改造任務清單,先後10次召集設計單位反覆研究確定改造設計方案,積極協調市發改、財政、審批全力跑辦前期手續,並結合市政綠化管養單位,解決佔地施工問題,確保改造工程儘快開工建設。市城管執法局和公安交警部門聯合組建了專項工作組,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分批分期對87個路口進行改造,避免集中施工造成更大範圍交通擁堵。同時,加強指導督導,對渠化改造路口動態管理,建立督辦臺賬,及時跟進落實、跟蹤問效,每個路口改造均明確每日工作計劃,以天爲單位進行調度,掛圖作戰,晝夜施工,將施工工期壓縮到最短。

四種模式分類實施改造

大型路口實施“島式渠化”模式

唐山市以問題爲導向尋求擁堵路口破解之道,根據各路口的現狀和通行條件,採取了多種模式相結合的改造措施。大型路口實施“島式渠化”模式。在建設路與南新道、建設路與建華道等交叉口構築多個導流島,設置右轉專用車道,實現右轉機動車提前分流,降低機動車行車延誤;明確非機動車通道,縮短行人一次過街距離,加強保護待行非機動車和行人過街安全。中小路口採用“護欄渠化”模式。在翔雲道與學院路、長寧道與龍澤路等交叉路口增設護欄,縮減中間綠化帶,設置硬性隔離設施,實現路口機非分離,保護待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安全。對部分路口實施道路斷面改造,調整非機動車道。北新道與龍澤路交叉口、裕華道與衛國路等通過對既有道路進行拓寬改造,拆除部分綠化設施帶,增加進出口車道,實現機非分離,各行其道。對部分交通擁堵路段實施改造。對學院路(北新道-興源道)、翔雲道(建華道-華巖路)等7條道路進行改造,通過增設自行車專用道的方式,對機非混行道路改造爲機非分行道路,極大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助力提升路口通行能力

創新設計非機動車左轉二次過街標誌標線

通過設置多相位信號燈和對不同交通流的組織引導,路口時空資源得到有效利用,消除了路口空閒區,減少了車輛通行時間損失,提高了車輛和行人通行效率。創新設計了非機動車左轉二次過街標誌標線。專門設計非機動車左轉二次過街標誌組合,非機動車待行區標識+變向箭頭組合,各路口全部設置。首創採用雙彩色防滑路面設計。非機動車通道路面爲綠色,象徵綠色交通,人行橫道路面爲紅色,象徵生命至上,安全警示性效果更好,非機動車、行人的路權地位得到提升,形成了獨具標誌性的唐山模式。首創“借道左轉”交通設施規範組合。首次採取借道左轉信號燈設置模式,引入符合國標的車道信號燈來控制借道左轉的車輛,電子屏只發揮輔助提示作用,劃定可借車道停止線,使用潮汐車道線設置可借車道,車輛左轉通行效率提升70%。引進多種行人過街警示光電設備。自主研製路口警示投影燈,提示行人文明安全有序通行。在全省首次安裝人行橫道發光地磚,將信號燈信息由空中變爲地上,更加直觀醒目。

(燕都融媒體記者 李會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