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历代王朝中,哪个朝代情报工作做得最优秀,那必须得是大明王朝。大明的锦衣卫就是王朝情报的象征。或许很多人认为锦衣卫在明朝时代就是无恶不作、滥杀无辜刽子手。但是不得不说,锦衣卫的存在也为大明创造了许多有益的影响。

对内,锦衣卫拱护皇帝的安危,并且多次拯救皇帝于危难之中;对外,锦衣卫的存在让明朝对瓦剌、日本、满洲女真的作战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工作,锦衣卫是明朝天子身边的一把利剑,同时也是大明王朝的一双千里眼、顺风耳。

但是锦衣卫这个部门也像一个难以驾驭的狮子一样,皇帝如果驾驭地好,那么这个组织就利国利民。皇帝如果驾驭地不好,那么这个组织就为祸四方。并且随着后期东厂、内厂的出现,锦衣卫逐渐被这两个大内太监机构给盖过,更是长时间的臣服于这些太监机构,这也是锦衣卫到后期不断腐败衰落的原因。

为加强对文武百官的控制,朱元璋提出初设锦衣卫的构想

在明朝历代皇帝中,能够真正驾驭住锦衣卫的也就只有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仁宗、明宪宗等皇帝。其他的皇帝要么就是驾驭不住,要么就是他们那个时期,过分的宠信东厂,锦衣卫形同虚设。并且每任新帝登基,第一个要清洗的就是锦衣卫,也因此,锦衣卫才不断的衰败。

锦衣卫的由来也是太祖皇帝的一个突发奇想。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农民皇帝,并且从小就被地主和官员欺压,这也导致了明太祖这个人十分的痛恨地主、官员。朱元璋对自己的官员要求是极为苛刻,并且严厉的惩罚贪污现象,可是自己毕竟天天呆在应天府,根本顾及不了各地的官员呢?就连应天的官员自己都不一定能够顾得过来。

于是太祖有一天看到自己身边的侍卫,突发奇想,他就让侍卫总管培养一批人,每天就负责盯着应天各大小官员,然后定时汇报,这就是锦衣卫的前身。不过这时候的侍卫们还叫近卫,并不叫锦衣卫。而这个侍卫总管就是锦衣卫第一个指挥使,也是大名鼎鼎的毛骧,最初是由毛骧负责统计各盯梢的禁卫汇报情况,然后他把所有的情报都递给朱元璋,于是第一天朱元璋桌子上就摆了一大堆应天官员日常做事细节,甚至连官员们行夫妻之事,都被锦衣卫们记录了下来。

尖刀利刃,锦衣卫业务范围扩大到为朱元璋搜集情报

朱元璋第一次看就看了好几个时辰,后来他觉得不妥,就对毛鑲说:“每日汇报重要的情报,这些过于日常的就不用报了。”于是,明朝的情报工作就开始了。朱元璋为了区分这支情报组织和其他禁卫,于是就给这支组织起名“拱卫司”,他们就负责情报工作。后来有一些臣子就发现了这支天天盯梢的组织,于是就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也大方的承认,他们就负责收集应天的情报,这也让很多大臣无语,遇上这个皇上,不知道是荣幸还是悲哀。

朱元璋又觉得拱卫司不恰当,就干脆叫亲军都尉府。职责就是皇帝以及保护皇上的工作。朱元璋时期,这个组织的势力范围只在应天一带,后来朱元璋对这个组织开始有些依赖了,于是再改了一次,这次就是大名鼎鼎的“锦衣卫”。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做了什么大事呢?胡惟庸案件和蓝玉案件就是锦衣卫给逮住的,据说胡惟庸还差点想把朱元璋给干掉,就在家里埋伏了大量的兵马,然后邀请朱元璋来府参观,朱元璋还没出宫门,锦衣卫就来报:“胡惟庸家有埋伏。”

于是,朱元璋气得直接派兵包围了胡惟庸,胡惟庸就这样被抓了。后来在朱元璋的授意下,锦衣卫开始了胡惟庸案件的牵连清洗,涉案的官员达到近万人,不过这次胡惟庸案件闹得太大,朱元璋自己都平息不了官员们的怒火,就把责任推给了毛骧,于是这个锦衣卫第一任头子就这样被处死了。后来第二任锦衣卫头子也因为蓝玉案件告发,引发了朝臣的反弹,同样的朱元璋拿他当挡箭牌也被处死了。

朱棣大力扶持锦衣卫,锦衣卫权力达到巅峰

后来“空印案”、“郭恒案”的始作俑者就是锦衣卫,后来朱元璋觉得锦衣卫有利也有弊,并且他发现了自己驾驭锦衣卫都有些费劲,如果自己的后代驾驭不住该怎么办?并且这时候的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有心让孙子朱允即位,可是朱允炆怎么都不像能够驾驭群臣和锦衣卫的皇帝,朱元璋索性就废掉了锦衣卫。

后来朱元璋的四儿子朱棣可是对锦衣卫看得清清楚楚,特别是他在应天府监禁的期间,他对锦衣卫就非常有好感,于是后来装疯回到顺天后,朱棣也像模像样的创立了一个类似锦衣卫的机构,不过这个机构不对外宣传。据说,朱棣敢打出清君侧的名号征伐朱允炆,其中就有这个机构不断的向朱棣收集情报,后来这个机构直接就交给了三儿子朱高燧,在南北作战中,朱棣之所以能赢,这个机构是有一定的贡献。

后来朱棣成为皇帝后,他也看出了锦衣卫的利弊,但是他自信自己驾驭得了锦衣卫,所以朱棣就开始重新设立锦衣卫,把原先自己的特务机构换装成锦衣卫,并且大力扶持。朱棣时期的锦衣卫才是明朝锦衣卫的奠基时期,朱元璋把锦衣卫铺垫到了整个应天,朱棣把锦衣卫铺垫到整个天下。并且分为各大卫所,各卫所负责人就是千户。

朱棣怒削锦衣卫职权,锦衣卫地位一落千丈

而纪纲是朱棣时期锦衣卫的指挥使,纪纲这人就是朱棣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纪纲这人太容易自满骄傲,他带领的锦衣卫是为非作歹,更是一手遮天,权势一天天壮大。后来汉王朱高熙就收买他,然后纪纲就一门心思的成为了汉王追随者。为此,纪纲还差点先谋反逼宫,朱棣也不是傻子,纪纲自己还没搞清状况,手下锦衣卫二把手就把他给告了,气的朱棣直接派兵剿灭了他,更是把他鞭尸。

朱棣也因为这次事件,开始思考锦衣卫的存在之道,后来,朱棣就削弱了锦衣卫的权力,更是把锦衣卫的权力交给了当时自己信任的一个蒙古人赛哈智,这个指挥使原本是三大营三千营的一个将领,跟随着朱棣出生入死,朱棣对他十分的信任。

而这个蒙古人指挥使也是十分忠厚的人,他在任期间,锦衣卫很少有冤案和错抓的事件,整体来讲他在任的时期是锦衣卫平稳发展的时期,后来更是干到了明宣宗时期,朱瞻基对这个指挥使十分尊重,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辞职,原因就是自己年老干不动了。而在他的努力下,锦衣卫的名声稍微好听了一些。

东厂力压锦衣卫,锦衣卫从此名存实亡

锦衣卫发展到后来,几乎每个新帝的登基,指挥使一定会被换掉,手下也会被清洗。但是锦衣卫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据说锦衣卫除开十四个千户卫所分布在各地外,每个地区都有锦衣卫,当然了这些锦衣卫不是天天就盯人的,他们的工作职责就是收集汇总情报,盯人的工作都交给了锦衣卫内线负责,甚至当时的一个县城就有几十个锦衣卫内线。

锦衣卫就这样构成了一张极大的情报网络。后来到了明英宗时期,因为土木堡之变的缘故,英宗被俘,当时的留在英宗身边的就只有两个锦衣卫官员,袁彬和哈铭,后来英宗复位,袁彬成为了锦衣卫指挥使,袁彬这个人是比较忠诚正直的,他在任期间,锦衣卫发展还是低调认真,并未有错案出现,一直到袁彬去世。他以一个指挥使的身份得到了光禄大夫、上柱国的爵位,可谓是权倾朝野,袁彬不算是一个好人,但是也绝对不是一个坏人。

后来就是哈铭继承锦衣卫指挥使,同样的在位并没有出现什么纰漏。锦衣卫走下坡路的时候就是从宪宗开始,这时候东厂的势力开始上涨,锦衣卫很多职能被东厂抢走了,没办法锦衣卫开始陷入了长时间的沉寂期。后来正德、嘉靖、万历年间,锦衣卫有过短暂的光辉,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压制,东厂内厂成为名副其实的情报机构,也从这些时期开始,锦衣卫彻底的沦为了东厂的附庸。

小结

锦衣卫存在的意义对国家、对君王都是有益的,但前提是对锦衣卫要用得恰到好处。否则,则会出现像明朝前期皇帝虽然英武,但是太过相信锦衣卫,导致锦衣卫胡作非为、越权行事。而后面的皇帝们,显然是吸取了前任的教训,为了制衡权力,不得已扶持了东厂西厂,结果三家相互争权,就乱了朝政,锦衣卫也因此不断的被削弱。虽然这并不是皇帝的意思,但是东厂情报机构是不会让锦衣卫一步步做大,东厂为了发展起来,那么只能是抢夺锦衣卫的职能。不过锦衣卫的老本行—对外的情报工作,还是做得十分的好,至少因为有锦衣卫的情报,明朝打赢了朝鲜抗日战争和对瓦剌、女真的一些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