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與失敗都是一種表現方式,是一種對結果的評價,可以從中得到經驗。——富蘭克林

尋覓成功的軌跡時,我們會發現一個人的性格對於他的行爲方式有着極大的影響力。一個性格魯莽的人總是急躁地面對各種問題;而脾氣火爆的人在遇事時則會比較容易激動;性格剛毅的人可以扛住壓力,在困難面前表現得勇敢而又堅定;而性格倔強的人則喜歡鑽牛角尖,往往將簡單的事情弄得複雜,最後陷於泥潭無法自拔;對於那些懦弱者來說,膽小怕事就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性格之於成功,未免不是一個切實的出發點。

一個人的最終成就總是和他的性格有密切關聯,將軍不可能會是一個懦弱的人,否則他就不能叱吒風雲;而情感細膩又多愁善感的人則更適合成爲文學家或藝術家。但是觀察了諸多人的性格之後,我們發現一個人的性格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它是自我意識調控的結果,同時不同的環境和經歷也對性格養成有影響。加強和鞏固自己性格中的某些優勢,是人們通過自我意識對自己進行的主動提升,因爲只有發揚優良的性格,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

在完善自身性格的過程中,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發現自己的能量獲得了更大限度地挖掘,發現自己可以做到很多原本以爲不能做到的事。如果這些成功是埋藏在我們人生道路上的金礦,那麼永不低頭、不肯認輸的堅持就是挖掘它的鏟子,幫助我們一鏟一鏟將不可能刨開,讓成功的笑顏展露在陽光下。

在成長過程中,性格總是在我們的經歷中不斷地變化,周邊的人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着我們的心境,或柔軟,或堅硬,或脆弱,或冷漠,或自私,或雀躍,等等。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性格也是如此,我們的切身經歷就是我們性格養成的養料,心境的變化就是溫牀,帶領我們性格的未來走向,是不斷完善的,還是有較多缺陷的,都未可知。

精彩多姿的人生經歷,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豐富的人生經驗,更多的還是我們性格的查漏補缺,尚年幼時需要長輩的引導和疏解,心智成熟時則需要自己的判斷。因此,我們需要在成長路上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磨鍊自己的心性,完善自己的性格,查漏補缺,讓自己成爲一個趨近完美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