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作爲全黨工作部署中“硬仗中的硬仗”,如何才能打贏打好“打出質量”“打出品牌”?頂着“國定貧困縣”帽子的宜君縣在這場戰役中又施展了哪些“戰法”?取得的戰績又是如何?

2017年,宜君縣獲得“陝西脫貧攻堅成效考覈優秀縣”,2019年5月7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佈公告,宜君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該縣探索出的“一股三帶”扶貧模式在省扶貧辦《陝西脫貧攻堅》簡報以《宜君“宜農股”助推精準脫貧》爲題全省推廣;在全省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暨財政脫貧攻堅政策培訓班上進行了交流,“五好新風助脫貧”被陝西電視臺全國“兩會”欄目專題報道。

2017年12月5日,備受全國上下關注的“2017年民生示範工程”評選活動正式拉開。“陝西宜君精準脫貧模式”作爲全省唯一一個案例成功入圍全國第一批25個民生示範工程案例行列。

全國唯一一家農村普惠金融綜合示範縣的創建縣,宜君的普惠金融被世界銀行確定爲全球倡議項目。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臺等媒體聚焦宜君經驗……

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偏居一隅、任務艱鉅的一個渭北山區縣何以衍生出“宜君現象”?

“五個全覆蓋”:普惠所有貧困戶

在放大的陝西地圖上,宜君是位居陝北和關中結合部的一個“點”。地貌特徵山川峁溝壑相互交錯,人均土地面積廣,羣衆居住分散,農村水路房醫等基礎設施條件差,因病因殘致貧佔比高和羣衆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現狀,是國定貧困縣。全縣建檔立卡“回頭看”共識別貧困村57個、貧困人口4075戶11148人。面對這樣的“家底”,該縣做出了這樣的決策:對照國家全面實現脫貧的標準,提前一年即到2018年底實現脫貧“摘帽”。

“底氣”何來?源自該縣持續創新探索出的接地氣、管長遠、實抓重推的扶貧模式。

——傳統產業資產收益全覆蓋。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宜君縣將蘋果、核桃作爲農民增收致富的基礎產業。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貧困戶”帶動、果業大戶引領、技術能人示範、果園託管等模式,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技術大培訓,技能大提高,品質大提升行動。如今,宜君縣全縣蘋果達到26萬畝,人均面積3畝,蘋果產值已佔到羣衆增收的半壁江山。

依託益豐源產業精準扶貧試點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核桃託管、技術改良、技術服務及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及核桃產業鏈整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核桃產業發展格局,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已發展核桃42萬畝,並開發了青皮核桃、核桃乾果、核桃乳、核桃仁、核桃茶、核桃油、核桃文玩、核桃傢俱等系列產品,帶動605戶貧困戶脫貧增收,核桃產業已成爲當地農民致富的金蛋蛋。

——養殖產業資產收益全覆蓋。宜君縣堅持生態立縣戰略,積極發展生態循環畜牧業。在生豬養殖上引進新希望集團,投資3.35億建成全市規模最大的9000頭能繁母豬養殖場,採用“1+1+1+N”的扶貧模式,即“政府+企業+村集體+貧困戶”,將村集體(貧困戶)鑲嵌在產業鏈上,使宜君縣涉及生豬養殖的20個村集體每村每年經濟組織增收25萬元以上。

同時,宜君縣注重生態循環農業培育發展,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推進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科學佈局,在東部塬區將蘋果、核桃、玉米芯粉碎成固體顆粒製作板材,在山區將畜禽糞便、農作物秸杆、食用菌棒加工爲有機肥,促進全縣農業果業向有機化發展,形成“畜、果、沼”一體化格局。

——光伏產業資產收益全覆蓋。引進江蘇企業投資45億元建成了3個光伏領跑基地和57個村級光伏電站,總裝機容量566.345MW,佔地面積20000餘畝,年產值8億元。貧困村光伏電站每年可爲貧困村增收35萬元以上,平均爲貧困戶分紅1500元以上。

——大力實施“扶貧就業車間下沉工程”,全縣已建立毛絨玩具加工廠、中藥種植加工、手工藝編織、核桃工藝品加工等各類扶貧工廠10家,認定就業扶貧基地9家,共計吸納勞動力就業431人次,其中貧困勞動力125人次。

——增加貧困村集體收入全覆蓋。全縣117個村全部成立了集體經濟合作組織,貧困村用30萬資金成立村互助資金協會,村光伏電站收益每戶一年5000元,並注入50-200萬村集體經濟培育資金。非貧困村按照50-100萬注入村集體經濟培育資金。有力地解決了村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

揮出“組合拳”:矢志拔窮根

如果說“五個全覆蓋”從面上破解了最爲現實、最棘手的“錢從哪裏來”等癥結的話,那麼,面對貧困戶千差萬別的致貧原因來講,“點穴式”因戶施策扶貧“組合拳”揮舞得虎虎生風。

實施教育扶貧,解決“治本”問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學體系;不斷完善社會資助扶貧體系,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扶貧項目;通過恒大集團援資2500萬元,建成恒大實驗小學一所,目前已投入使用;2017年以來宜君縣積極爭取資金總投資4767.02萬元,完成了9所學校的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同時,爭取改薄項目資金,全面改善了各中小學和幼兒園的辦學條件。

實施健康扶貧,解決“返貧”問題。宜君縣本着讓貧困患者“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的思路,創新“醫生+貧困戶”服務模式,推行“醫療專家入戶諮詢、個性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二劑良方”。目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達100%。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解決“住房”問題。結合羣衆意願、結合改善環境、結合產業扶貧、結合精準服務,按照有管理機構、服務人員、就業門路、文化廣場、生活設施的標準。截止2018年底,全縣共實施危房改造8060戶,“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1281戶3456人已全部入住。截至目前,全縣22378戶羣衆基本實現安全住房。同時,宜君縣被銅川市移民辦評爲2018、2019兩個年度實際入住全市單項先進縣。

加強社會保障,解決“兜底”問題。建立“三共同”工作機制,全面實施兜底保障“6476”工程,確保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規定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制定出臺了《宜君縣特殊困難人員(家庭)救助幫扶獎補辦法(試行)》《宜君縣落實贍養撫養義務的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措施,切實破解政策邊緣困難羣衆的救助保障問題。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扶貧互助協會積極爲貧困羣衆提供貼息貸款,解決了貧困羣衆發展生產及主導產業資金短缺的問題。

加大資金投入,解決“硬件”問題。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累計投入8.9億元,修建混凝土道路388.5公里、道路排水275公里、文化廣場88個、標準化衛生室61個、安全飲水工程90處、水質提升88處,安裝路燈9546盞,並全面改善了貧困村人居環境,實施了“電網改造升級”工程,貧困村、貧困戶電力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深化實施“激發內生動力十二項”活動,解決“扶志”問題。形成脫貧攻堅扶志啓智立德宜君模式,以微信轉發正能量、表彰先進、開辦“宜民講習所”、召開“細說變化頌黨恩”座談會爲突破口,建立縣鎮村三級128個“宜馨超市”,建立健全“一約四會”,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設立“紅黑榜”晾曬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有效增強貧困戶榮辱意識,破除少數貧困戶“等靠要”思想,調動了非貧困戶參與脫貧攻堅積極性,提高了扶貧政策知曉率和羣衆滿意度。

強化就業,解決“造血”問題。爲解決“三無”貧困勞動力就業難題,宜君縣根據縣域經濟發展實際,整合資源、因人施策、精準發力,四年來,全縣共開發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1641個。爲提升貧困勞動力技能水平,促進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脫貧,宜君縣結合產業現狀和市場需求,大力開展主導產業技能培訓。四年來,共計培訓貧困勞動力3783人。

開展社會扶貧,解決“合力”問題。自東西協作以來,根據全市的統一安排,選派專人赴大豐區調研勞動力市場,洽談就業創業扶貧協作工作,簽定了勞務合作協議。截止目前,宜君縣向大豐區提供了112名有就業意原和就業能力的貧困勞動力信息,共轉移到江蘇務工貧困勞動力77人次。

大兵團作戰:盡銳出戰

“戰必勝”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期,宜君縣借鑑軍隊的作戰思想和作戰模式,按照“立下軍令狀、軍中無戲言、軍法從事”的要求,建立健全“總指揮管總、兵團主戰、專班主抓、連排主攻”的作戰體系,作戰團、衝鋒連、攻堅排、攻堅專班的密切配合協力攻堅,在實現目標任務、鞏固脫貧成果、攻克短板難點上聚焦發力。爲保證脫貧攻堅戰有的放矢,狠抓項目落實,宜君縣由縣四大班子主要領導承擔了脫貧攻堅前線指揮部“參謀部”“作戰處”“督導隊”三大職責,統籌全縣脫貧攻堅工作。

截至2019年底,5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355戶9727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由16.15%降至0.77%。

眼下在宜君,確保2020年脫貧收官的“發條”越擰越緊,各級幹部“劍出鞘,弓滿弦”,他們正與貧困鄉親一道,手挽手,肩並肩,在小康的道路上踏歌前行。

(文/王根平 高雪妮 圖/田曉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