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演员的片酬,已经可以傲视全球了,比全球知名的国际影星拿的都高,拿着这些钱的演员,亏不亏心?”

这是高亚麟在某访谈节目上说的一段心声,可见某些所谓演员的片酬得高到什么地步,才让演了20年戏的老演员都感到震惊。#如何看待流量明星高片酬#

这是网上流传着的一张关于某些明星的片酬名单,且不说真假,但这个排名至少是能代表目前娱乐圈现状的。

图中,范冰冰、高圆圆、赵薇等人是资历最高,且演技上也是得到过广大观众认可的,在名单里最低;周迅、杨洋这些后来居上的优秀者,处于中级阶层;而鹿晗、吴亦凡等,既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代表作品,演技更是难以描述,如此人物却处于影视圈第一阶层。

前面说了,以上只是拿名单举了个例子,并不是真的说这些演员如何,所以,相关粉丝无需过于激动。

高片酬由来已久

国内高片酬之风到底如何形成的呢,其实最早呢,甚至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的香港地区。

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无非双周一成。

作为九十年代香港的当红炸子鸡,他们的片酬自然不会坦荡荡地告诉外人,不过我们可以从其他有关信息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周润发曾经说要裸捐全部家产,五十多个亿。算了算其一共拍了近170部戏,如此算下来平均每部得有一两千万。当然这么多的资产也有可能是他做了其他投资得来的。

周星驰不止一次被导演吐槽过片酬了,陈百鸣拍92家有喜事时,就花了800万请了周星驰。

到了2000年,王晶拍千王之王,请周星驰拍了7天配角,一天给的片酬超过120万。

至于成龙,向来是不掩饰自己的,早期接受采访时,被问及“片酬是否真的2000万呢”,成龙笑了笑,说了两个字:不止。

尽管当时香港地区众星片酬极高,但似乎却没有人会去指责。为何?终究是因为他们能带来的值得这个价值,作为拍了无数经典作品,且处于行业第一的人,拿着最高片酬似乎也合情合理。

多方驱动,限制高片酬势在必行

电视行业协会,3年内六次呼吁“控制演员成本”;影视行业的老大广电总局,接连要求影视剧限制集数和限制薪酬;爱奇艺、优酷、腾讯等代表性视频平台,在本月初联合发表“行业自救”倡议书。

几个视频平台联合发表的倡议书中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反对内容注水,而已拖长集数;另一个则是倡导节约,抵制浪费奢靡之风。

何为浪费奢靡之风,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你演员演技只值500,制片方却拿出5万跟你签约,这就叫浪费,这就叫奢靡。

其实,优酷、腾讯等视频平台对天价片酬这种行为已经忍耐已久,只不过这次借着疫情之便发声而已。

一来视频平台有自制影视剧项目,明星高片酬势必大大增加他们的成本。

二来平台要跟其他同行竞争,免不了要买断某些剧的独播权,而制片方因为演员成本支出太高,最终只能加大版权费。因此,平台倒成了天价片酬的“最终受害者”。

未来按职称拿片酬是否可行?

对于天价片酬的问题,冯远征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却又合理的建议。

冯远征认为,有关部门应当出台新的演艺群体评审制度,以职称来

那么冯远征的这种想法可不可行呢?

打比方说,如果这个演员是刚出道或者刚转型,那不管你名气多高,你只能拿最低。拍出好的知名作品了,加一级,拿多一点钱;演技得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认可了,加一级,拿多一点钱……

按照这理论,即使是双周一成,放到今天一样能拿到高片酬,毕竟他们所付出的,足够评到最顶尖的职称了。

如此这般,那么老戏骨不会心寒,有能力的演员会更有动力,而流量明星,也只能想方设法去提升自己演技。

这样说来,这种方式其实是行得通的,不过更多的怕是流量明星的粉丝众多,此举措一出,万一某些明星暗地里煽动粉丝制造舆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