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奧迪和大衆的EA888發動機身體力行,爲普及“燒機油”概念做出突出貢獻;本田的L15B發動機後來居上,現身說法講透了什麼是“機油增多”;近來,雷克薩斯和豐田混動車型又不失時機地補上了“機油乳化”這一課。

至此,發動機和機油之間的種種恩怨情仇,算是基本向大家交代清楚了。

隨着渦輪化和直噴化,發動機屢屢曝出與機油相關問題

這些品牌的號召力都夠強,就算發動機這種“三大件”鬧出問題,車子依然熱銷。但畢竟讓一些有心人在買車時多了一層糾結。裝了這種發動機的車型能不能買?爲什麼人們知道有問題還在買?人們買了以後不也開得好好的嗎?

有現象,無症狀

奧迪一度是“燒機油”的代名詞,後備箱裏自備機油在奧迪車主中蔚然成風。但燒歸燒,車照跑,除了需要惦記着給發動機補補機油,似乎也不影響正常使用。

本田的1.5T的車主們也曾爲“機油增多”而心事重重,沒事兒就想抽出機油標尺看一看聞一聞,形同強迫症患者。但風波過後,車依然大賣,街上的本田CR-V、思域之流如過江之鯽,身姿輕靈,一點都看不出來鬧過心臟病。

機油多了少了都是心病

本田可謂一專多能,這款“地球夢”1.5T發動機在“自產機油”的同時,還被曝出有“機油乳化”的毛病。不過,很快就有豐田和雷克薩斯搶過拉力棒,ES、凱美瑞、亞洲龍等多款熱門混動力型都成爲網紅“奶牛”。產奶是產奶,車子銷售依然火爆,也沒聽說發動機因忙於產奶而傷了身子,把車扔到路上。

疫情期間,大家熟悉了一個詞“無症狀感染者”。核酸檢測呈了陽性,但不發燒不咳嗽,看上去跟沒事兒人一樣;這些發動機也差不多,開着好好的,感覺不出有什麼問題,要是不檢查檢查機油,真不知道它們的發動機裏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隨着氣溫的升高,機油增多和乳化的抱怨聲音漸漸淡了;但這兩個毛病都是“低溫病”,誰知道下個冬季來臨時會不會舊病復發?

暗病發作終有時

大衆系的EA888發動機以燒機油著稱的是第二代(涉及大衆和奧迪的1.8T、2.0T多款車型),現在已經升級到第三代。即便二代發動機的機油以驚人的速度從發動機裏消失(2.0T高功版更是1000公里能幹掉1升機油的狠角色),但新車買到手後,該怎麼開就怎麼開,也沒什麼妨礙。真正能明顯感覺動力疲軟,是在跑了幾萬甚至十幾萬公里以後。

機油不會無緣無故失蹤的,實際上,它並沒有真正失蹤,而是從不同渠道竄進發動機的氣缸裏燒掉了。機油又不是汽油,燒又燒不徹底,留下的廢物在氣門、活塞等地方日積月累,是謂積碳。發動機內部積碳少的時候沒什麼感覺,等積累到一定程度,發動機燃燒就不正常,車子變得有氣無力,這時候,除了拆開發動機大修,也沒什麼好辦法了。

現在EA888發動機更新到了第三代,重點改進了活塞和油氣分離,一看就是衝治療“燒機油”去的。三代機的燒機油情況確實大有改善,至少新車時機油消耗量基本正常;但也有車主表示:不是不燒,里程未到。一些車在行駛幾萬公里後故態復萌,機油消耗量突然加大。

在正常保養週期內需補充機油的都是流氓發動機

本田1.5T發動機的機油增多問題鬧得厲害時,機油液麪上漲兇猛,機油標尺上的刻度明顯不夠用,搞得本田甚至動了修改刻度的歪念頭。被迫召回後,本田修改了發動機控制程序,換了空調控制單元和下水管總成之類的“周邊”,算是對用戶有個交代。

但裝備本田第二代1.5T發動機的雅閣上市後,大家才明白過來,第一代是胎裏帶的毛病,屬於設計缺陷,並非小修小補能解決問題。跟第一代比起來,本田第二代1.5T發動機的缸蓋、缸體、冷卻系統都有大幅改進,這麼大的動作,明眼人一看就是爲了加速暖機、解決機油增多。

第二代已經來了,但本田舍不得放棄已經大規模量產的第一代,這款有暗病的發動機仍在本田大量車型上服役。

第一代發動機經過小改良後,機油增多現象確有緩解——也只能是緩解,機油該多還是會多,只是控制到一個換油週期內別多到嚇人的程度即可。機油增多,多出來的是汽油,大量汽油混進機油裏,會稀釋機油、降低機油性能,換句話說,會加快發動機內部零件的磨損。這種磨損細水長流,也許在幾萬公里內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終歸是個病態,影響發動機正常使用壽命是肯定的。

豐田和雷克薩斯發動機的的“產奶”問題尚未有確切結論,不再細說。如果機油確實在混進大量水分後出現乳化現象,機油潤滑性能會明顯下降,後果比機油稀釋更嚴重。

買不買它費思量

近來一位朋友想買緊湊級SUV,看上了本田的CR-V和皓影,但又聽說過1.5T發動機有機油增多問題,反反覆覆跟我討論該不該買。

我的建議很明確,最好別買。既然知道這款發動機有先天缺陷,何必主動入坑呢?但本田對他的誘惑實在是大,在比較其它品牌車型後,還是難以割捨,不停地追問買了會有什麼問題。

說實話,買了也不見得有什麼問題。這種毛病會有很長時間的“無症狀潛伏期”,至少新車到手開幾年跑幾萬公里,發動機出問題的概率不大。

有些缺陷會影響汽車的耐用性

如果打算開個三五年就換車,買也無妨,反正壞在自己手裏可能性不大,頂多是賣車時保值率差點;如果買輛車想長期持有,比如開個八年十年的,見到這種車最好繞行。

如果是買二手車,這種車最好就別碰了。可能你買的時候感覺好好的,到手開段時間後毛病就來了,當接盤俠的滋味不好受。

其實,不光有的發動機有先天缺陷,不少變速箱也有,比如大衆的雙離合和日產的CVT。新車時狀態都不錯,駕駛體驗還挺好,開幾年後慢慢露餡,異響、頓挫甚至死機之類的毛病陸續前來報到。

這兩天,陪朋友處理二手車,一輛上代2.7自吸豐田漢蘭達。和二手車商聊天時,這位浸淫二手車市場多年的老兄說了句:我這人見了自吸的日本車就走不動道兒,可惜現在日本車也用渦輪了,你看本田的1.5T!——言下之意,值得一品。 文/傅雪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