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8日,《軍工報》更名爲《經濟新報》

■葉鋒  

2001年“五一”期間,當時還是《軍工報》的我們,從翠華路搬到了北關十字,也從當時的專業類報紙陸續轉爲都市類報紙。時光匆匆20年,讓我們經歷了報紙行業的黃金十年,也讓我們經歷了《軍工報》改名爲專業類報紙《經濟新報》,最後正式更名爲都市類報紙《陽光報》。

經全員參與,搬遷過程十分順利。從那時候開始,我們正式開始了北關20年。當時經過研判,西安地區缺少一份反映經濟領域的報紙,於是改名爲《經濟新報》。搬遷之後的辦公環境明顯改善,辦公面積增加了,將以前在外租房辦公的發行部,搬回了報社本部。當時我還在發行部任主任,承擔着報紙轉型後的發行任務。經過選址、招人,我們在西安城六區建起了十幾個發行站,確保了報紙的徵訂和零售發行。

從2000年搬遷到北關開始,我們趕上了報紙行業的黃金十年,當時都市類報紙起步不久,西安就有八家都市類報紙,可以說競爭十分慘烈。現在回想起來,報社的領導層都比較冷靜,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策,就是不陷入重複無序競爭。有競爭意味着資金的投入,人員規模的擴張,但是在發展回報方面意味着消耗資源,資金鍊跟不上就可能難以持續發展。報社領導層決定,不跟從這種盲目的競爭,按照自己的路子來發展,鞏固一塊是一塊。在無序同質競爭下,有的報紙經過盲目擴張,最後就消失了。我們應該感謝這樣的決策,讓《陽光報》活下來了,保存了實力。

對於編採來說,我們的記者都表現出強烈的新聞理想,不懼風險,注重挖掘反映輿論的監督報道,反映老百姓的聲音及現實生活。從剛開始,大家就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聞報道。轉眼之間,從城南搬到城北的《陽光報》,現今又離開了西安北城,轉戰文化新高地——曲江新區。新起點,新徵程。從龍首原到鳳棲原,從城牆根到曲江新區,《陽光報》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新時代,新媒體,我祝《陽光報》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以筆鑑真,創新融合,與時俱進,映照時代,不斷開創光明未來!  

(作者爲陽光報社原副總編 現任陝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紀檢部負責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