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是18 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的一生都在与封建势力和教会力量进行着不屈不饶的斗争,虽然多次被逐出法国,但也无法掩盖他的思想之光。

在伏尔泰三十二岁的时候,他对英国的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来到了英国。他在英国认真研究了君主立宪制,而且遍访了英国学界的许多大家,与他们在学术上进行了交流。他还参加了当时牛顿的葬礼。

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出版了《哲学通信》,这本书以书信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他在英国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大为赞扬,而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这样的书自然是不会受到法国统治者欢迎的,果不其然,这本书很快被列为禁书,伏尔泰也遭到了法国最高法院的通缉。

得知被通缉的伏尔泰赶紧逃离巴黎,不愿再经受牢狱之灾。尽管他知道自己没有错,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辩解是没有用的。伏尔泰在英国躲进了艾米莉宫中,艾米莉是伏尔泰在英国的好友。因侯爵常年不在家,伏尔泰和艾米莉在朝夕相处中互相对对方产生了爱意。伏尔泰视她为知音,因为艾米莉不仅貌美,而且对物理和数学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而伏尔泰也是艾米莉的崇拜者,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学问。两人很快就如情侣般如胶似漆了,并在一起度过了大约10年的隐居生活。这期间是伏尔泰著作最丰富的时期,创作了许多的哲学著作、戏剧和哲理小说等。

1743年,伏尔泰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在好友的帮助下他顺利进入法国宫廷,成为王室的御用文人,并担任法兰西学院院士。然而个性是无法改变的,他很快就因为激烈的言论得罪了很多王室成员,最后被迫离开了王室。就在这一时期,艾米莉结识了新情人,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危机。但伏尔泰爱她爱得太深,还是决定和她的新情人一起回英国照料艾米莉,此时的艾米丽怀孕了,但因为年龄太大,产下的婴儿没过几天就夭折了,自己也因为难产离开了人世。艾米莉是伏尔泰唯一爱过的女人,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可见伏尔泰用情之深,他们的爱情故事也在英国和法国传为了一段佳话。

伏尔泰在读书期间便对法国的社会现状和教育制度很不满,于是他经常逃课,写一些讽刺诗来针贬时政,嘲讽社会的黑暗。毕业后,他从事过几分工作,但没有一个让他感到满意的。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四去世了,年仅5岁的路易十五成为了最高统治者。伏尔泰认为这是政治上的胡闹,于是在政敌的帮助下,伏尔泰写了一些攻击王室生的打油诗,结果被驱逐出巴黎,流放到小城苏利。这是伏尔泰第一次遭受驱逐。

在父亲的帮助下,伏尔泰很快就结束了流放生活,回到了巴黎。然而,没过两年平静的生活,伏尔泰又遭遇了莫须有的罪名。当时巴黎街头流传着几首攻击法国王室的诗作,有人举报是伏尔泰写的。摄政王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就将伏尔泰投入了巴士底狱。伏尔泰在巴士底狱关了将近一年才出狱,出狱后又被流放到了外地,半年后才得以回到巴黎。

又过了几年,伏尔泰在出席一个名流的宴会时,在门外遭受了暴打,他请求名流的帮助,但被拒绝了。遭受屈辱的伏尔泰决死用决斗的方式来出一口气,但对方举报了伏尔泰的决斗行为,于是他又一次被关进了巴士底狱,不过他很快就认了错,并且自愿离开法国,这才免除了牢狱之灾,前往英国生活了十多年,并结识了艾米莉。

在艾米莉去世后,伏尔泰重新回到了巴黎,接受了普鲁士国王给他的官职,但由于伏尔泰的性格原因,他始终对社会持批判的态度,所以尽管他才华横溢,也并不受普鲁士国王的喜爱,接连遭受了打击。在之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为了躲避当局的打击,伏尔泰在法国和瑞士之间来回奔波,

伏尔泰的一生跌宕起伏,多次被投放到监狱,多次被流放,但他始终保持着信仰,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坚持著书立说,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启蒙大众的思想。他的努力使他成为了启蒙运动的先驱,法国社会也因为这一场运动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