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圈地運動?

英國圈地運動簡介

在15世紀的英國,除了那些公有地之外,每一塊土地早已有了自己的主人,爲什麼還能出現重新圈佔土地的情況呢?說起來奇怪,但發生卻是必然的。

在15世紀以前,英國的生產主要還是以農業爲主,隨着新航路的發現,毛紡織業突然繁盛起來,市場上的羊毛價格開始猛漲。因此,養羊業與農業相比,就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這時,一些有錢的貴族開始投資養羊業。

養羊需要大片的土地。貴族們紛紛把原來租種他們土地的農民趕走,甚至把他們的房屋拆除,把可以養羊的土地圈佔起來。被趕出家園的農民,則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這就是圈地運動。

有一羣農民控訴:

“有權有勢的人用欺騙、暴力佔有我們的牧場,這些土地是我們世代所擁有的。又強行奪取了我們的住宅、田地、傢俱和果園。有些房屋被拆毀,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燒掉,我們被強行驅逐出來。如果有誰不願意,波米爾就率領打手包圍他的家。這些人手持刀劍、木棒,氣勢洶洶,兇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門,毫不顧忌他的妻子兒女的號哭。

約翰·波米爾爲了圈佔我們的土地,不惜將我們投入監獄、毒打、致殘,甚至殺害,我們連生命都難保全。”

英國在圈地的同時,也限制流浪者,目的是讓那些從家園中被趕出來的農民,去接受工資低廉的工作。失去土地的農民只好進入城市,成爲城市無產者。爲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進入工場,成爲資本家的廉價勞動力。工人的工資十分低,而每天則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圈地運動帶來了兩個後果。

一個是地主貴族用暴力圈地養羊,牟取鉅額利潤,變成了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階級。

另一個是,大批農民被趕出家園,成爲兩手空空的流浪者。爲了生存,他們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爲生。這樣就爲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廉價的勞動力。因此,“羊喫人”的圈地運動不能不說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方式之一。

對英國的影響

1. 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圈地運動實現了農民與土地的分離,使農民越來越少,失去土地的農民部分成爲農場的僱傭工人流入城市,爲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準備了大量的自由勞動者。同時,圈地運動也使家庭手工業被破壞,爲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從而大大促進了英國的工業發展,使英國成爲17、18世紀歐洲商業的領頭羊。

2. 使資本主義經濟深入農村,對農業進行了資本主義改造。首先是土地所有制變化:圈地運動摧毀了小農經濟,建立起資本主義的大農業,使農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轉變爲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將其是經營方式的改變:土地被圍圈以後,農業資本家辦起農場或牧場,僱傭被剝奪了土地的農民進行生產。那些將土地出租給資本家的貴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的地租,而是資本主義的利潤。過去的貴族變成了新貴族,農民則變成了農業工人,從而使農村得以資本主義化。

3. 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生產力的發展。由於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領主更願意投資新的農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統,採用先進的耕作方式,提高產量。

4. 加快了英國城鎮化的進程。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移居城市以及工業的發展,使英國的城鎮數量大量增加。如圈地運動開始後居住在1萬人以上的城鎮居民佔英國人口的比例從3.1%上升到8.8%。

5. 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階級條件。靠圈地發家的貴族地主成爲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他們在後來的資產階級革命中起到了領導者的作用,爲資產階級革命打下了良好的階級基礎。

6. 推動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出現。圈地運動造就了大批的資本主義發展所需的自由勞動力,積累了資本,擴大了市場,爲工業革命準備了條件。

7. 圈地運動對農民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在圈地運動中,無數農民傾家蕩產,流離失所。而政府又頒佈血腥法令,不允許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從這個角度說,圈地運動是一場明顯的“羊喫人”的運動。

總之,圈地運動犧牲了農民的利益,積累了原始資本,爲資本主義提供了廉價的僱傭勞動力和國內市場,爲英國發展成爲資本主義強國奠定了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