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毕业活动受到限制。为了给毕业生一个充满仪式感、不留遗憾的毕业典礼,各大高校想出了不少奇招。今年的毕业典礼,依旧有很多别样的动人故事在毕业季发生着,也许不圆满,但足够值得铭记。

01

清华大学“云上”毕业典礼

相遇来之不易,未来不可限量

没有学位授予仪式,没有校长拨穗正冠,但不变的是庄重的典礼与诚挚的祝福。

由于疫情影响,清华举行历史上首次“云上”毕业典礼,典礼全程面向全球进行中英文双语直播。清华“云”毕业典礼分为研究生毕业典礼和本科生毕业典礼,分别于6月22日、6月23日举行。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据微热点(wrd.cn)数据统计显示,“清华毕业典礼”22日8时开始后,相关话题热度逐渐攀升并达到71.19的峰值,热度均值达到38.50。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官方微博

6月22日,在清华大学202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校长邱勇寄语毕业生们“用一生去坚守不可放弃的职责”。

“将开启人生新征程的同学们,必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不可放弃的职责。职责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是身份和岗位所赋予的重任,更是个体内心的坚定信念和无悔选择。作为清华人,要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不负韶华、追求卓越作为自己一生不可放弃的职责,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绽放绚丽的人生光彩。”

03:35

△清华校长毕业致辞:用一生去坚守不可放弃的职责。视频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

在6月23日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做了题为《谱写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的演讲。以下为讲话全文:

谱写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

——在2020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六月的清华园,“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000多名同学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人生的新征程。因为疫情,我们只能举行“云上”毕业典礼。我相信,这场特殊的毕业典礼同样会让同学们终生难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你们经受了疫情的严峻考验,顺利完成了学业。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向你们和你们的亲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每一届毕业生都拥有各自难忘的青春故事。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你们的知识更加系统深入,能力更加综合全面,思想更加独立成熟。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同舟共济、勇敢前行,展现了人间大爱。在这里,让我们向所有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不幸罹难者致以深切的哀悼,向所有为抗击疫情付出努力、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学们,疫情让你们本该尽情飞扬的毕业季显得有些沉重,但疫情期间的经历也会成为你们独特的人生阅历。在这段特殊的日子里,你们克服了焦虑情绪和各种困难,坚持完成学业;你们积极承担志愿服务工作,为疫情防控尽心尽力;你们从普通人的抗疫故事中读懂了万众一心,真切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我相信,疫情让你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生充满不确定性,也进一步认识到每个人的命运与他人息息相关。你们的这些经历、思考和感悟,都会跳动为青春时光里的独特音符,进而合成为人生交响曲中的特别和弦。

命运,是过往生命历程所呈现的轨迹,也是未来人生发展的预期。命运往往笼罩着不可预知的、充满偶然性的迷雾。隐藏在命运深处的必然性,指示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命运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在苦难中磨砺意志、在挑战中超越自我,是打开命运枷锁的钥匙。个人的命运总是融入在时代的洪流中。同学们,你们要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在命运的征途上坚定前行、在命运的激流中奋勇搏击,不断提升人生的格局和境界。

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你们要学会选择,把握住命运的方向。命运虽然充满变数,但实际上是有迹可寻的。对意义的不断追寻和对价值的终身坚守,就是求解命运之谜的最好方法。在面对选择时,要追寻意义,不因名利熙攘而困扰;要坚守价值,不因境遇改变而动摇。不同的选择会将人们引向不同的人生。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两院院士张光斗先生,在清华大学执教60多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放弃在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毅然选择回国参加水利水电建设。1947年,他谢绝美国友人对他全家赴美的邀请,坚定选择留在自己深爱的土地上。对于张光斗先生来说,用一生深情凝望祖国的江河就是他人生全部的意义和价值。要消除命运的不确定性给人生带来的迷失,就必须超越当下和自我的局限,以长远而坚毅的目光审视自己的内心和未来,在起伏难测、激荡不停的命运之海中,在一次又一次的人生选择中,把握住前行的方向。

面对人生的苦难,你们要勇于抗争,做命运的主人。人生如远航,暴风骤雨和惊涛骇浪总是难以避免。今年是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贝多芬26岁时听力就开始下降,到45岁时几乎彻底失聪。在31岁时,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了耳疾带来的痛苦,却倔强地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38岁时,他创作的《命运交响曲》首次公演。从此,《命运交响曲》成为了人们战胜苦难的灵魂战歌。苦难可以锤炼人的品格,但决不能让它主宰人的命运。“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人类历经大灾大疫,但每次都能顽强地从低谷中走出来。主宰命运的是坚韧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无论命运的考验以怎样的方式敲响人生之门,永不服输就必定会迎来最终的胜利乐章。

面对人生的短暂,你们要将个人的命运自觉融入到民族的命运、人类的命运当中,实现永恒的生命意义。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每一个民族的命运都与其他民族的命运相互交织。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也可能是平凡的,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关怀他人、关怀世界,都能在危难时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与他人携手同心、患难与共,就能在塑造个人命运的同时,汇聚起改变民族命运乃至人类命运的磅礴力量,个人的生命也由此被赋予了永恒的意义。在疫情期间,无数的医护人员、快递小哥、基层工作者等平凡人,毅然成为“最美逆行者”“生命摆渡人”“健康守门员”,他们共同绘就了一幅触动人心、感动世界的美丽画卷。人类的健康和家园需要所有人去构筑。我们相信,人类善良、正义、理性的光辉将永远照映心灵、温养生命、点亮未来。

“同舟自古无胡越,南北东西路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途命运,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但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同学们,你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希望你们把握人生方向,做命运的主人,将小我融入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我当中,以民族复兴的步伐为节拍,以永远奋进的青春为旋律,谱写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共岁月峥嵘、留历史回响。

亲爱的同学们,因为疫情,我们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见证你们人生的重要时刻,有遗憾、更有不舍。但我确信,经过四年的成长历练,经过疫情的大考,你们一定能够更好地应对前方一切未知的危机和命运的挑战。我也坚信,人类终将战胜疫情,我们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今天是一个让人眷恋的日子。我希望你们记住,清华永远是你们温暖的家!

02

特殊时期 别出心裁的毕业典礼

受疫情影响,毕业活动受到限制。为了给毕业生一个充满仪式感、不留遗憾的毕业典礼,各大高校想出了不少奇招。今年的毕业典礼,依旧有很多别样的动人故事在毕业季发生着,也许不圆满,但足够值得铭记。

武汉大学:“云”聚珞珈 为逝者默哀

△图片来源:直播截图

6月20日,武汉大学举办2020年毕业典礼。为避免聚集,毕业典礼现场邀请学生代表参加,未到场的毕业生通过5G直播“云”聚珞珈。现场,660名毕业生身着学士服、雨衣,接受恩师拨穗,完成和母校的告别。据悉,此次未能到场的毕业生可在今后三年内申请到校参加一次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增设默哀仪式,现场参加典礼的师生全体起立脱帽,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烈士与逝世同胞默哀。

“前几年,‘九一二’操场万人拨穗、雨中高歌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知道你们一直非常期待属于自己的青春盛典。”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之所以要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举办一场专属于武大学子的送别仪式,就是希望武汉大学的毕业典礼不因任何艰难险阻而中断,就是希望武大学子在最后的大学时光不留太多遗憾,就是希望寄托在这场仪式中的武大精神能由这届毕业生得以延续和弘扬,也希望通过这场典礼,纪念武汉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取得的可贵胜利。

湖南师范大学:今后每年的毕业生毕业典礼均为你虚位以待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湖南师范大学发布公告表示,“因疫情原因无法返校参加毕业典礼的同学,今后每年的毕业生毕业典礼均为你虚位以待,校长为你侧移流苏,让你的大学没有遗憾,让所有的希冀都得偿所愿”。

学校承诺今年未返校的毕业生可参加今后任何一年的毕业典礼,弥补了不少毕业生的遗憾,让学生们直呼“学校好暖心”,“每年都会想起自己的母校”。

△图片来源:网络

上海师范大学:“马路上”的毕业典礼

6月8日,上海师范大学为毕业生们举办了一场“马路上”的毕业典礼,以马路为会场,每个毕业生间隔一米,坐在香樟树荫下,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这场毕业典礼被压缩到了30分钟,虽简短却隆重。

△图片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上海师范大学以“1+18”模式,以学院为单位分4批次陆续举办18场院级毕业典礼,为五千毕业生现场送别。校级毕业典礼也通过直播,邀请毕业生及其家长、校友、教师“云观礼”,共同见证难忘时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线上视频会议“云”毕业典礼以及观礼直播

6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北京举办2020年毕业典礼,并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同步举行2020年“云”毕业典礼以及观礼直播,这也是人大新闻学院历史首次“云”毕业典礼。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与新闻学院教职工代表、23名在校毕业生、在校学生志愿者们共同出席,线上近300名师生、毕业生亲友参加了典礼和观礼直播。

典礼现场,王利明寄语毕业生用卓越的表现为社会、人民、全人类的共同发展贡献力量。人大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线向毕业生表示祝贺,并希望他们在网络时代能更加关注舆论环境,做到“修身”“立命”。

北京大学:明年校庆和毕业季将补办专场学位授予仪式

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将于7月2日上午8时举行,在校毕业生按组织分散在各指定地点参加典礼,未在校毕业生通过网络直播线上参加典礼。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在2021年5月校庆期间和2021年毕业季,北京大学将为2020届毕业生分别安排专场学位授予仪式,2020届毕业生可以申请返校参加其中一场。如上述两场学位授予仪式均无法参加,2020届毕业生可以选择在今后任何一年返校参加一次学位授予仪式。

综合央视新闻、新京报整理报道

本文编辑:刘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