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土耳其中央銀行當地時間6月19日宣佈,所有於6月18日通過該銀行支付從中國進口商品費用的公司,均以人民幣進行結算,這是自2019年中土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後,土耳其首次以人民幣作爲結算貨幣。

另據綜合媒體6月23日報道,土耳其央行表示,人民幣結算“進一步加強土耳其與中國之間的金融合作”的重要一環。當天,土耳其電信也稱將使用人民幣支付從中國進口商品費用。

土耳其政府大力提升人民幣使用率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隨着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民幣已經越來越受國際市場認可。尤其是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後,一舉成爲全球第三大權重貨幣,更進一步受到國際市場青睞。目前,中國已經和很多國家與地區簽署人民幣互換協議,其中規模較大的有歐盟(3500億人民幣),英國(2000億人民幣),巴西(1900億人民幣),新加坡(3000億人民幣)和澳大利亞(2000億人民幣)等。而2018年10月26日,中日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2000億人民幣)更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

不可否認,當前美元依舊在國際金融界佔據絕對優勢地位,歐元緊隨其後,人民幣無論是使用規模還是市場接受度都與二者有不小差距。可人民幣優勢在於潛力巨大,以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爲基礎,人民幣正受到國際市場越來越多關注。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雖有波折但整體順利,已經取得豐碩成果。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除中國經濟強勁這一基礎性因素外,美元和歐元的相對疲軟形成的有利國際環境也不可忽視。自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後,美元就逐漸奠定國際金融界霸主地位。即使後來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仍憑藉着以美國爲主導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及自身較強穩定性來維繫其地位。可奧巴馬政府上臺後,不顧他國利益實施多輪量化寬鬆,是很多國家美元資產損失慘重。特朗普政府上臺後變本加厲,強化向他國經濟訛詐同時還屢屢退出很多重要國際組織。美元國際信譽由此一落千丈,爲保護本國經濟安全,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加入“去美元化”運動。

雖然在產生之初一度被寄予厚望,但受困於歐債危機後的經濟泥潭,歐元近年來表現非常疲軟。特別是英國脫歐後,歐盟內部分歧加大,2月20日歐盟峯會僵持2天后,最終未能就未來7年預算案達成協議。4月8日,歐盟財長會議經過16個小時激烈爭執後使經濟刺激計劃被擱置。之後爲阻止可能進行的“歐洲版量化寬鬆”,德國憲法法院直接裁決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措施部分內容不符合歐盟條約,如歐洲央行不能“改正”則德國央行不會參與。這種情況下,歐元不要說取代美元,就是維持現有水平都很困難。

經過多年發展,人民幣已經成爲重要國際貨幣。只要堅持當前穩健的國際化道路並儘量爭取國際支持,相信人民幣未來可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