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祝福潘爸快點好起來的同時,還是建議其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儘快到醫院就診,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來源:醫脈通

作者:蘇沐

本文爲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潘粵明道歉了”,一則看似屬於娛樂圈的新聞,卻在醫療界掀起了一陣風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6月19日晚,@潘粵明 發了一條微博,分享了潘媽“救”潘爸的事情:潘爸新發腦梗,醫院因爲疫情暫時不能接收患者,潘媽視頻求助中醫,以視頻連線的方式,用測量血糖針爲潘爸“放血”治療,最終幫潘爸度過了難關。

圖源:截圖於微博@潘粵明

本來是一則看似不是很起眼的微博,單純地記錄一次父母比較難忘的經歷,只因爲潘粵明屬於公衆人物,便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質疑,並表示這裏面暗含着非常負面的誘導。

隨之在次日,6月20日,@潘粵明 發文道歉:解釋因疫情原因不能立即住院,其母無奈才求助中醫朋友遠程指導爲其父鍼灸治療,稱不希望誤導大家,同時提醒網友生病一定要重視,要去醫院按照程序認真檢查。

圖源:截圖於微博@潘粵明

關於“潘粵明道歉”事件的討論還在繼續着,看着還在不斷上漲的網友留言,我忍不住思考着這三個問題……

數萬條留言背後的中西醫之爭,有多激烈?

從潘粵明的兩條微博下數萬條留言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網友支持中醫療法:

圖源:微博留言截圖

但也不乏有很多網友對此產生了質疑:

圖源:微博留言截圖

其實中西醫之爭由來已久,只是因這次“潘粵明道歉”事件又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在明清時期,隨着列強入侵,西方西醫文化進入中國並落地生根,兩種異質醫學體系並存,衝突在所難免,在日益激化的中西醫爭論中,中醫成爲了一個飽受爭議的話題。很多人認爲中醫已落後於時代,是封建迷信的騙人把戲。

1921年,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統漏列中醫案”中,梁啓超是站在西醫一方的,然而在1926年,“梁啓超被割錯腎事件”卻成爲了中醫維護者對西醫發起反攻的有力武器。

直到現在,“中醫粉”和“中醫黑”之間仍爭論不休,就在這次疫情期間,中西醫孰強孰弱的問題也被搬上了直播的平臺。

4月5日,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網紅”主任張文宏教授直播連線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有留學生提問到:中藥和西藥相比,在抗疫戰中誰發揮的作用更大?

圖源:人民網

張文宏是這樣回答的:

中醫藥在整個抗疫過程中,確實發揮了作用,而且發揮了比較大的作用,但是這個作用,我很難將中藥和西藥進行區分,在我所帶的團隊,都是中藥和西藥一起用的。

同時他還打了個幽默的比喻:在家裏,一個孩子發育成才,畢業考上了巴黎大學,那到底是媽媽起的作用大一點呢,還是爸爸起的作用大一點呢?很難區分的。

作爲一名西醫領域的大咖教授,張文宏對中醫藥在抗疫中所起作用的評價是客觀公正的,沒有成見也無誇大,是一位學者有胸襟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

中西醫都有各自的優勢和短板,非要將其一決高下,這本身就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

那麼,回到“潘粵明道歉”事件,肯定有很多人心存疑問:“放血療法”緊急治療腦梗,這到底科學嗎?

“放血療法”緊急治療腦梗,這到底科學嗎?

放血療法是一種傳統的療法,具有醒腦開竅、平肝熄風等作用,對於血壓高引起的暈厥,突然出現的神志不清,暴怒引起的暈厥、中風等急性病症都有作用。

中風多見於西醫學的急性腦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 和缺血性(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血管意外等。

放血的部位主要是十個指頭肚,中醫上稱爲十宣。在專業醫師的操作或指導下,這種方法對於急性腦出血、腦梗死等導致的昏迷、不省人事等治療是有效的。

也就是說,潘爸暫時穩定了病情,一方面可能是中醫刺絡放血的功效,另一面也可能存在其他利好結果的因素,這並無從考證,只能說潘爸是不幸中的萬幸。

但,可以肯定的是,單憑此法,肯定無法治癒腦梗。

所以,一旦家中有人突發腦梗時,首先需要趕緊撥打120急救,不要自行在家放血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放血療法基本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還有少量採用,如中醫或藏醫還存在採用放血療法的情況。

不過,在近些年來,這種“放血療法”還贏得了不少私立診所和民營醫院的青睞,尤其是舌下放血療法。

就在去年年底,深圳一家中醫養生館違法給顧客開展了舌下放血、鍼灸等醫療項目,還宣傳自家的專家是教授,有着40餘年的臨牀經驗。

最終經人舉報,衛監部門依法對養生館負責人處以罰款9萬元整及沒收17盒一次性使用鍼灸的行政處罰。

按照規定只取得《衛生許可證》的“養生館”一類場所,是不能開展醫療行爲的。不過,很多養生機構爲了招攬顧客用盡“招數”,有些養生機構聲稱技師有各種“技術資格證書”,或者是直接請來中醫坐鎮,事實上,這兩種行爲都是違法的。

正是因爲這些不良機構誇大了療法功效,才敗壞了中醫聲譽,纔將中西醫之間的爭論愈演愈烈。

醫生通過網絡問診,風險性有多高?

在這個事件中,我們還應注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潘媽在無奈之下求助於的中醫朋友遠程指導爲潘爸做的鍼灸治療。

這對於醫生羣體來說,背後埋藏着一個很大的風險:網絡問診

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潘爸一樣這麼幸運,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潘粵明一家人這麼通情達理。在這個現實社會中,過河拆橋的人還少嗎?

爲了破解“看病難”問題,很多醫院開通了網絡門診,在去年11月份,武漢某醫院也開通了此業務。

在開通不久,就有不少網友提出疑問:

線上問診,回覆的是醫生本人嗎?

會存在漏診或誤診風險嗎?

網絡問診能不能開藥?

不滿意,可否退款?

這個業務的定位是通過延伸服務減少患者經濟、時間的負擔,及時告知病人最權威、最符合自身情況的科普知識,疾病的確診及診治仍需要線下面診、檢查等。

雖然這是一個看似爲民衆帶來便捷福利的業務,但在信息傳播方式發達的時代,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多的隱患,比如一個截圖就有可能讓某位問診醫生走向醫患糾紛的邊緣。

使用之前就有很多問題,那使用之後呢?可想而知。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還是很難建立的。

所以,如遇傳染病、急症、危重症等患者,在不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還是建議他們儘快到醫院就診,對患者也好,對自己也好。

最後,祝福潘爸快點好起來的同時,還是建議其在條件允許的範圍內儘快到醫院就診,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

責編 | 蘇沐 蘇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