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爲疫情的緣故,我們畢業典禮都取消了。”小安是西南民族大學大四的學生,最近他從老家返校,正在辦理畢業手續。按照校方的要求,同一批返校同一宿舍同學不能超過兩人,超過2人的宿舍需要提前自行協調,於是小安和同學們足足分成了5批,才得以先後成行。

2020年的畢業季,比以往來的特殊:線上上課、在線答辯和考試,返校要分批,線下的大型畢業典禮肯定沒戲了,會不會有線上的畢業儀式,還需要再等校方的通知。

不過時間已經過了6月,不管主動或是被動,同學們都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基本上都有了明確的說法。

“我們班現在應該差不多55%到60%的同學都就業了。”小安說,這個就業率聽起來還不錯,但是跟往年同期75%-80%相比,還是低了許多。

“小企業網上也沒多少信息,學校的招聘會還好點,很多小企業就靠HR給應聘人員口說,感覺社招坑有點多。”小安說。

有第三方報告指出,在今年的求職人羣當中,整體以1-3年工作時間的人羣爲主。這部分人羣其實跟應屆生比,已經更瞭解職場的一些基本規則且對自己的求職定位也更加明確,往往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另外,有公開數據顯示,2020屆普通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是874萬,對比2019年增加了40萬,是近幾年來的新高。但企業具體的招聘需求,因爲受到疫情的衝擊,大部分企業都收縮了招聘HC,有的企業甚至在裁員。可想而知,今年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形勢,的確會比以往更爲嚴苛。

今年2月,來咖智庫做過一期《疫情下的畢業生羣像:期望月薪過萬,大部分選擇考研或考公務員》的訪談文章,率先聚焦疫情之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今時間已過去近4個月,那些受訪畢業生的就業心態以及就業情況,我們又進行了一輪跟蹤和回訪。

在回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對於很多畢業生來說,對社會還是相對比較懵懂,求職就業的方向具有一定的隨機性。今年疫情之下,很多企業都通過網絡面試的方式招聘,但有些人覺得網絡面試不太靠譜,不能去實地感受,也造成了在線求職成功率不高。

跟幾個月前比,已經實現就業的同學明顯下調了自己的預期,“先就業,再擇業”成爲了大多數人的選擇。

樣本一

子韜

湖南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已就業

子韜,就讀於湖南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的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2月曾在當地的汽修廠實習。因爲職業學校的關係,他在當時就落實了電焊工的工作,但是4個月之後,他就已經從原單位離開了。

在子韜的同學裏,大家找工作也都不難,因爲學校和吉利汽車公司屬於校企合作,有很多定向的崗位可以選擇。

“目前從原來的實習單位離開,放棄留任機會,找了一份銷售的工作。跟自己學的專業不一致,薪酬採取的是底薪+銷售提成的模式,所以每個月工資會有不同。”子韜說,目前自己還正在實習所以還不知道具體工資有多少,但勝在工作比較輕鬆。

跟之前電焊工這種體力工作相比,銷售的確會輕鬆一些,但是也會面臨業績的壓力,不過子韜還是想要去試一試,實在不行就再回車廠裏工作。

在求職渠道的選擇上,他是在58同城上投的簡歷,收到了現在這家公司的面試邀約,結果去了還碰到自己的同學,現在直接從同學變成了同事。

“主要還是想着找一份與之前在工廠裏不太一樣的模式的工作,學習一點不一樣的工作技能,積累點社會經驗,至於工資的話,沒有太高要求,主要就是調整心態,不要眼高手低吧。

離開之前工作的工作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受疫情的影響,在車廠的工資水平有所降低,但是工作量沒有減少,所以有很多人不太願意繼續留在工廠,而是選擇出去找工作。求職的時候會更看重工作有沒有上升空間,能不能學到更多知識,去大城市發展的願望也比起以前來說更強烈了。

不過,因爲有校企合作的保障,子韜班裏的同學基本都處於就業的狀態了。

樣本二

追辛

深圳大學

2017級碩士,生物學專業,已就業

在今年2月,追辛就開始早早準備求職,當時他的感覺就是就業形勢嚴峻。最近兩年受大經濟環境影響、畢業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工作不好找,薪資也偏低。“往年我們這個專業,很多人基本上都去當教師、公務員以及生物公司,但今年就業情況還不清楚。通過向師兄師姐諮詢,普遍薪資較低,有的公司今年招收應屆生工資較往年都有下降。”

不過現在,追辛已經落實了一份科研助理的工作,基本與自己的求職計劃一致,8千的月薪比自己期待的稍微偏低,但還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在求職階段,追辛還是經歷過一些波折。面試了幾份專業性不強的工作,卡在了英語面試上,所以他總結說,英語的學習還是有用的,應該在校學習的時候,能多學點就多學點。而專業技術相關要求比較高的工作,投的簡歷基本都有回覆,面試也基本全部通過,最終選擇了一份性價比比較高的崗位。

追辛的經驗是多投簡歷,多參加面試積攢經驗,對自己有一個簡單地規劃,分析自己的強弱項、優缺點,適合從事的職業,等等。有針對性的投簡歷。多跟長者吸取經驗,跟小夥伴相互分享經驗。

從求職感受來說,他說今年就業情況不是很樂觀,很多同學目前還沒有籤工作。大家普遍覺得工資偏低,工作不是很好找。“在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下,很多人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樣本三

小麗

東北師範大學金融學 暫未就業

小麗的情況比較特殊,因爲她是去年畢業的,但一直在準備專業資格證的考試,所以仍在抓緊學習,短期也沒有找工作的計劃。

“我們學校雖然不是特別好的211,但是學習的氛圍特別濃厚,”小麗說,去年沒有疫情影響之下,所在班級整體就業率不高,以升學和出國留學爲大多數。同學們普遍不着急就業,就業的同學比例也就在20%-30%左右,如果非說畢業一年之後,大家的想法跟當時有什麼區別的話,可能就是對大城市不再那麼嚮往了,更多的同學選擇回家鄉來發展了。

“當時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些特別好的機會,有些世界500強企業的招聘會同學們都不願意去,”小麗說,來師範類院校讀書的孩子很多都懷抱着當老師的夢想。

另外一部分就是,還沒有想清楚自己未來方向的,而大多數的家長都不太願意給自己孩子壓力,“自己沒有收入,家裏還是可以支持一段時間,想一想未來的方向,不用太着急去尋求一個飯碗。”

結語

毫無疑問,疫情之下的2020是史上最爲艱難的就業季。

一方面,我們看到政府和學校都在積極行動,爲了緩解巨大的就業壓力,教育部在近期規定要擴大研究生的招聘規模。而早在3月,教育部就印發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指導推動各地各高校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開展網上就業服務、拓寬就業和升學渠道、強化就業困難幫扶等工作,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另一方面,從我們這次回訪的情況來看,畢業生求職的時候都在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爭取先就業再擇業,或者是進一步深造學習,提升未來的競爭力。今年的經濟形勢對各行各業都是不小的挑戰,就業市場遇冷恐怕還要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