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貓狗連體?!這部豆瓣9.2的「詭異」動畫是你的童年回憶嗎

作者/二律

編輯/彼方

排版/飲川

“哦就是那個一半是貓,一半是狗的動畫嘛。”

出生在90年代的筆者,打小就喜歡看動畫,那個時候我最喜歡的節目是少兒頻道的“動漫世界”節目,這個頻道播放過很多優秀的引進國外動畫片,以及各種中外合作動畫片。

對我來說,它們是童年十分珍貴的回憶。

後來慢慢長大,互聯網也逐漸變得發達,我也從看動畫開始逐漸喜歡在論壇上討論動畫。記得有一次看到一個帖子說到了動漫世界節目,大家積極地討論着《奧林匹斯星傳》、《麻辣女孩》、《海綿寶寶》等作品,我也激動的打字表示自己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是《貓狗》。

結果沒有人給我回復。

這樣的事後來在學校動漫社也發生過一次,當我提及《貓狗》這部動畫,大家臉上的表情從期待到迷茫到略微尷尬,一致表示:“這是什麼?”

等我滿頭大汗的講完了,終於有位學長恍然大悟:

“哦就是那個一半是貓一半是狗的動畫嘛。”

氣氛又恢復了起初的歡樂。

無人問津,知之甚少。這是我所深深喜愛的一部童年回憶動畫片的現狀。雖然零星有人提及設定能夠記起它,我仍舊覺得很不甘心,無奈這部作品連網絡資料也少得可憐,讓我一顆賣安利的心無處安放。

但是在今天,我還是決定把我童年的歡樂安利給你們。

半貓半狗,個性十足

正如我那位學長所說,這部動畫能喚醒人記憶的點,正是它有些新穎獵奇的主角設定。

《貓狗》(CatDog)是一部美國動畫片,由美國製片人、動畫師Peter Hannan(彼得漢南)創作, 1998年在尼克國際兒童頻道首播,2004年在我國少兒頻道的動漫世界欄目播出。動畫片講述了一個一半身體是貓一半身體是狗的奇怪動物組合雞飛狗跳的同居故事。

這個設定即使在現在來看也會覺得很獵奇,而且過了這麼多年也未曾有類似組合概念的作品出現。所以也難怪一提起 “半貓半狗”,看過的人就會立刻喚醒記憶。這 (兩)個奇怪的東西長這樣:

單單是看這兩個傢伙的外表,也能看得出性格迥異:兩位雖然是很好的朋友,卻有很大不同,貓很愛乾淨喜歡安靜,性格比較理智;而狗喜歡搖滾樂十分邋遢,性格也很衝動。

據製作人彼得漢南所說,他寫這個故事的靈感是因爲偶然看到鄰居家裏的貓狗打架,靈機一動心想“幹嘛不把他們組合到一起呢”?他從連體雙胞胎生活想到了孿生兄弟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又從鄰居家貓狗打架的樣子決定了主角的物種,於是就有了這一對可愛CP的誕生。

而如果我們進一步探究,事實上就會發現《貓狗》的創意甚至還能追溯到他十幾歲的時候——彼得漢南當年自己創造的超級英雄人物中,就有一個“神奇貓狗男”的角色,它有着男子的身形和貓與狗的腦袋。

而具體到劇中, “貓狗一體”的這個奇特的概念也得到了非常深度的體現。例如,在他們的住處就一棟由骨頭和魚的外形拼湊的屋子,牆壁上都是他倆小時候的連體照片。另外,兩人的友情是作品中最深刻的存在,傲嬌腹黑的貓與傻白甜行動力十足的狗,放到今天來看,就是一對“可逆不可拆”的官配。

在劇集當中,他倆又是去埃及,又是去雨林、太空、大海,能去的地方去了個遍。他們和經常不請自來的老鼠鄰居溫斯洛,以及形形色色的小型黑幫、普通居民、臭兔子等等動物,共同構成了三季68集的動畫。

在各種兩人共同的奇遇中,由於性格的迥異,他們經歷過無數次吵架和好離家出走破鏡重圓,上演了無數一意孤行最終反悔重歸於好的感人戲碼。最終兩人遇到的所有問題都還得團結一心才能順利解決,實在是把 “命運共同體”詮釋的明明白白。

絢爛外殼的成人千層童話

然而,如果你僅把《貓狗》看成是一個“沒頭腦和不高興”的故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除了新奇的設定,它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其實遠不止如此。

首先,我們就得提一提這部動畫的美術風格。

事實上,製作人彼得漢南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全才”——他不僅製作了好幾部動畫作品,也還是一位插畫作者,畫了不少雜誌插畫。直到現在,他也時常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發佈自己畫的《貓狗》插畫,甚至主頁頭像都是他本人舉着一個巨大的貓狗玩具。

在《貓狗》中,他擅長的插畫風得到了極好的展現,畫面既真實又充滿了想象力:大塊飽和度高的鮮豔配色,令貓狗的家看上去十分溫馨,充滿生活氣息。

不僅如此,彼得漢南的雜誌插畫風格,在《貓狗》中更是與情節相得益彰。

以第31集爲例,這一集中,狗又一次因爲追逐蜻蜓打擾了貓喫午飯,還把家裏破壞的亂七八糟。面對貓的怒火,狗解釋說見到移動的東西就會忍不住追逐是狗的本性。而貓十分生氣的表示狗應該學的文明一些,狗對此不置可否。

這個時候,一貫喜歡落井下石的老鼠溫斯洛來了,貓便氣不打一處來,隨手抓起溫斯洛說:“我是貓,如果像你一樣追隨我的天性,我現在就要喫了溫斯洛!”

這個時候的貓樣子十分兇殘,他甚至開始想象自己的祖先茹毛飲血喫老鼠的樣子,在自己的想象中,它在一個點燃篝火的捕獵山洞中抓住了溫斯洛,自己生出獠牙;而溫斯洛的揹帶褲變成原始人的毛皮,手持獸骨,絲毫看不出文明的影子。

這樣的一幅插畫就活靈活現的展示了貓由於喚醒本能回覆到原始社會的樣子。

之後狗多次阻攔貓,而貓內心的邪念越發膨脹,這裏動畫並沒有針對貓的神態有過多表示,而是別出心裁的展現了在貓的眼裏,家中情境的變化:

這是原本家中掛着的可愛貓貓掛鐘。

在失去理智獸性大發的貓眼中卻變成了這樣。

而雖然有着着誇張、漫畫風格的美術畫面, 《貓狗》表面上嬉嬉鬧鬧的日常故事之下,其實也總是含有一絲成年人的味道,故事情節彷彿只是外衣,其中蘊藏着無數的思考點。它黑色幽默般的故事每次都在短小精悍的十幾分鍾傳遞出不同層次的思考,內容豐富到幾乎每一集都是一張“千層餅”,令這部動畫的深度大大加深。

以剛纔的故事爲例,就在這個故事的最後,溫斯洛仍舊保住了自己的小命,因爲狗告訴貓,貓的天性是捉老鼠,而狗的天性是追趕貓咪,如果貓不現在放棄對溫斯洛的捕殺,自己將會永遠追逐貓不放。嚇得貓咪立刻轉邪爲正。

表面看來,這是一個鼓勵朋友之間不能互相傷害的故事,但是往深了想,它又在告誡我們天性會帶來無意識的惡,而這種無意識的惡有天然的殘忍。

此外,動畫其實還試着告訴我們天性不是一個單靠遏制就能解決的東西,應當尊重別人的天性而不是總想要改變:貓試圖改變狗的天性,卻被激發出自己更爲殘忍的捕獵本能,追逐打鬧和獵殺本質哪一項更可怕,不言自明。

習慣了普通的動畫故事中簡單的“套路”,再來面對《貓狗》,不禁會覺得其中包含的哲理思考相當多,看起來甚至有一點點“費勁”。如此多種種意味,就濃縮在十幾分鍾內,劇情的處理當真是妙不可言了。

曇花一現的快樂回憶

現在盤點這部作品,我不僅有些爲它遺憾。

這樣一個設定鮮明新穎、十幾年來無人復刻的作品,不知爲何在國內的知名度會如此之小。

事實上,雖然大衆對其知之甚少,實際上《貓狗》的來頭卻也並不小,比如說,它1998年得到過安妮獎提名。而它的製作公司——Nickelodeon Animation Studio,也爲尼克兒童頻道製作了不少原創電視節目,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海綿寶寶》;2019年它還與知名的網飛公司簽訂了長達數年的合同。

《貓狗》也許晚生十年,會被更多人記住:互聯網上會有很多這對可愛的貓狗兄弟的衍生同人作品;插畫風十足的畫面隨便一截就可以拿去賣安利;貓狗可愛的設定做成周邊一定也能大熱.....

在公司的官方主頁上,甚至還能看到《貓狗》的玩梗作品:

但是也有可能晚生十年,我們不一定看得到這部佳作。

那是一個獲取快樂過分容易的年代。

在開放自信的社會環境中,文化傳媒整體的氛圍是百花齊放的,電視臺也不斷地將那個時代最精彩的作品捧在手中供人挑選。也正因此,優秀又個性十足的作品實在太多了。因而註定有那麼些也許放在現在看來很不錯的作品,在當時卻如流星劃過一般短暫。

不查不知道,豆瓣上,貓狗的評分高達9.2

《貓狗》正是其中之一。

誠然,《貓狗》插畫風格的畫面展示十分驚豔,哲理十足卻偏向成人思維的故事也相較其他動畫片,理解起來更爲複雜,充斥着的黑色幽默令當時的小觀衆理解不夠充分,因而對其記憶不深刻倒也是合情合理。

包括他十分出彩的人設,是優點的同時,卻也是劣勢的集中。人設的過分鮮明,會令觀衆一看到這個角色出現,就大致猜到接下來他在事件中發揮的作用,這樣一來無形中削弱了劇情的亮點;同時貓狗這個動物設定太離奇,深入人心的同時,也使得大衆的目光集中於此。

我試圖在網上搜索大衆對《貓狗》的記憶,搜到最多的信息竟是一些老觀衆念念不忘的表示“貓狗連體他們兩個從哪裏上廁所呢?”,這個結果不免有些可笑又可悲。

最終,它還是曇花一現般,停留在了動漫世界的播放目錄中。

結語

對於兒時的我們來說,每晚的“動漫世界”不僅僅只是觀看動畫的窗口,也是多彩的世界對我們初次張開的入口,在觀看着這些美好的佳作,爲它們思考、驚喜、哭泣、改變的同時,它們也讓獨屬於幼年的我們內心的那片夜空,下起盛大的流星雨。

而流星雨的絢麗,來源於每一顆流星。

《貓狗》也是這些璀璨的流星羣中普通又特別的那一顆。

雖然當初半懂不懂,雖然確實寂寂無名,雖然終究已成過去。

但它從天際劃過的那一刻,便照亮了我的夢,也照亮了無數喜愛《貓狗》的孩子的心。多年之後回憶起來,你也會這樣跟別人介紹它:

“——那是一個半貓半狗動物的動畫片,雖然奇奇怪怪,可我小時候最愛看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