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在三个半月的战斗中,华北敌后战场的数十万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黄埔师生作为骨干力量,在百团大战中表现优异。那么百团大战中,出身黄埔军校的开国将帅主要有谁?分别担任什么职务?我们接着往下看。

元帅2位

聂荣臻

一位是聂荣臻元帅,他于1924年10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回国后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直接领导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并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等课程。百团大战时期,他担任八路军115师政委,在进驻山西五台山后,他充分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地发展抗日武装,并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徐向前

另一位是徐向前元帅,他于1924年4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129师副师长,率部以太行山区为中心,开创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他先后参加了广阳、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百团大战时期,徐向前担任山东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率部有力地配合了百团大战的进行,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大将2位

陈赓大将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幽默大师”陈赓,他于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10月参加平定商团的战斗,11月毕业。在军校期间,他表现优异,与蒋先云、贺衷寒并称“黄埔三杰”。抗战爆发后,陈赓担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打出了赫赫威名。当时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卡尔逊称赞说:“386旅是中国最好的一个旅。”百团大战中,陈赓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率部血战娘子关,在马山村、罗鼓寨一带打伏击。

罗瑞卿大将

另一位是罗瑞卿大将,他于1926年前往成都,入实业专修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第五期)。百团大战前,罗瑞卿担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兼教育长。1939年他率抗大师生数千人东渡黄河,在华北敌后坚持办学。1940年5月,罗瑞卿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转战太行山区,参与指挥百团大战和领导华北抗日游击战争。

上将3位

郭天民

一位是郭天民上将,他是湖北黄安人,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天民任中央军委作战局局长。1938年12月,郭天民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指挥所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挫败日伪军多次“扫荡”和“蚕食”,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根据地。百团大战时,他担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及第2军分区司令员,指挥了娘子关战斗。

周士第

一位是周士第上将,他是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随部开赴晋西北,在雁门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中,他担任晋绥军区参谋长,率部粉碎了日军大大小小的“扫荡”达30余次。

张宗逊

另一位是张宗逊上将,他是陕西渭南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率部开赴晋西北抗日前线。首战运用游击战术,取得雁门关伏击战的胜利。百团大战中,他参与指挥部队战胜日军多次扫荡,后任晋西北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阎揆要

百团大战中,出身黄埔军校的开国将帅除了以上不完全统计的元帅、大将、上将外,还有开国中将阎揆要等著名将领。除此之外,参与百团大战的黄埔师生还有八路军副参谋长、黄埔一期毕业生左权烈士,以及建国后没有被授予军衔的黄埔六期毕业生程子华,黄埔四期毕业生李运昌。时光荏苒,转瞬间80载光阴已过,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们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