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無戰事,羽毛球迷們一定會有些無趣。那咱們就聊一個有趣而神祕的話題:那些公認的“天王”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

在羽毛球圈,約定俗成的天王有新老兩代,老天王爲楊陽、趙劍華、弗羅斯特、蘇吉亞託;新天王是陶菲克、林丹、李宗偉、蓋德。“天王”這個頭銜非官方授予,也非第三方組織評選,完完全全是民意,是在經歷了一段較長時期以後大家公認的羽毛球界翹楚。他們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粉絲,甚至退役多年人們仍在津津樂道。溫故知新,一起回味“天王”味道,現在正是好時節。從這一期開始,逐一介紹,敬請準時赴約。

第一期首推的天王就是陶菲克,一是因爲他所處的位置——不算新也不算老,他的巔峯期在2004年前後,2009年開始淡出,2013年退役,很多球迷對他都有印象;二是因爲他是世界羽壇男單陣營中第一位大滿貫選手;三是他的打法曾引領世界潮流,是推動男單打法改變和發展的一股力量。

陶菲克出生於1981年,與1982年出生的李宗偉和1983年出生的林丹其實算是一個年代的人。在這三人中,陶菲克出道最早,18歲時就在全英公開賽上一戰成名,儘管獲得亞軍,但廣受關注,被譽爲“羽壇神童”。

其實,包括筆者在內,很多球迷對於陶菲克的臨場印象大多是在他走下坡路時期,神祕感並不那麼強烈,他真正的巔峯之作,球迷們一定所見不多。爲了製作這一期賞析,筆者專門找來了他在巔峯時期的比賽錄像,觀賞之後,真是拍案叫絕、大呼過癮。在綜合考慮圖像質量和對手實力的前提下,選擇了2006年亞運會陶菲克分別對陣林丹、李宗偉的比賽畫面,與大家分享。

陶菲克值得欣賞的技術不少,在今天的推文中,我們將着重爲大家講解分析陶天王最受人關注的絕技——反手技術

在球友中,陶菲克有“反手王”的美譽,真正見識之後,感覺他的反手確實比正手強。前面見識過他反手追殺和反手抽壓技術之犀利,現在欣賞他的反手防守技術。

圖1是李宗偉在底線進攻,正手點殺直線,球的線路非常靠近邊線。陶菲克左腳橫跨一步,手臂幾乎伸直。在這樣的情況下變線很困難,一般都是擋直線,但陶菲克手腕輕輕一抖,從圖1動作的比較看,他的動作很小,球卻飛出了一個大對角,連李宗偉都沒有想到。圖1顯示,李宗偉明顯是二次起動,先走直線,然後再製動轉對角線,所以錯失了最佳的抓球時機。

圖1 陶菲克(紅衣)的反手防守技術動作小、變化多

再看圖2,因爲有強大的反手技術做保障,陶菲克在網前的逼壓很兇,搓放之後站位都非常靠前。

圖2顯示,林丹(黃衣)在網前搶點之後,非常明智地快推對角,陶菲克底線的反手區立刻出現巨大的漏洞。可是,陶菲克並不慌張,而是非常從容地轉身,用反手過渡技術吊對角,質量很好。林丹沒有機會下手,重複推對角,陶菲克的底線反手區再次遭遇被動。陶菲克仍然採用反手技術,但這次有變化,打出了反手直線高球。林丹在頭頂區突擊點殺直線,這個突擊球速快、落點刁,幾乎把陶菲克逼到了絕境。但陶菲克反拍貼地,最終還是把球擋過了網,而且質量不錯,至少讓林丹在網前不能撲球,只能採用反手推直線,結果推球出底線。

圖2 陶菲克的反手技術運用隨心所欲、變化多端

筆者以爲,所謂打球的境界,不是教出來的,也不是專門練出來的,是天賦條件與比賽閱歷日久磨合而成的。

如圖3所示,林丹在半場頭頂突擊,壓得陶菲克非常被動。陶菲克用反手勉強擋直線,質量不太好,過網弧度很高。林丹當然不客氣,直接上網反手撲壓,打了一個追身球。此時的陶菲克顯示了臨危不亂的大將風度,只見他身體順勢後仰,但重心不失,在後仰的過程中不忘變拍和變線,居然還能反拍擋對角。這一技術變化大大出乎林丹的預料,稍有遲疑,再上網撲救,還是晚了一步。結果林丹正手挑球失誤,陶菲克不僅轉危爲安,還順便得分。

圖3 陶菲克在危難之際鎮定自若,從容化解危機

陶菲克的打球風格是純粹的瀟灑自如,看不到緊張,看不出着急,非常流暢、平穩,酷似芭蕾舞表演。

如圖4所示,陶菲克在半場放網,林丹上網後反手搓。陶菲克緊跟上網,再用反手放網。就在陶菲克出手之際,林丹突然起動跳向網前,準備反手撲殺。遇到這種兇險場景,很多球員都會失形、失態,要麼低頭躲避,要麼驚慌失措。可是,看圖4中的陶菲克,像啥事都沒發生一樣,穩穩地站在網前,靜靜地看着對手。碰巧林丹的這次撲球蹭到了網口,降低了球的飛行速度,然後就撞到了陶菲克的手上,只見他從容地輕輕地將球推過林丹的身體,然後林丹一路狂奔,沒能追到球。從這一場景看到,陶菲克對球場上的兇險似乎有極強的免疫力,幾乎是無動於衷。

圖4 陶菲克在網前遇險不亂,沉着冷靜,變被動爲主動

陶菲克爲何有如此過硬的心理素質?有一個道聽途說的小故事:說陶菲克在很小的時候就技藝出衆,經常被帶出去與成年人賭球,一旦打贏了成年人,就可以獲得不菲的報酬。因爲大風大浪見多了,所以心理免疫力自然就強了。

本文節選於-2020年5月刊《羽毛球》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