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人生,從來不是你抓住的越多越幸福,而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纔是幸福。

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意識地活在別人的眼睛時,內心非常渴望得到認可,喜歡追逐名利,想要成功。

到了後半生,走過的路,接觸過的人多了,就會發現餘生不長了,是時候活得通透點了,放下不必要的執念,就是放過自己。

能達到“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的境界時,才能自在隨心,活得更幸福。

學會“不計較”的人,早就認清了自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把精力放在自己想做事情上,不去計較一些無謂的事情,算是一種豁達。

學會了“不計較”,就是給後半生做減法,丟掉累贅,才能走得更遠。

其實,後半生,幸福的人早就學會了“不計較”。

圖片來自網絡

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計較

一個遠房親戚,她當初嫁給老公時受了很多罪,好在兒女都很爭氣,兒子把她接到大城市裏生活,可沒多久就和兒媳婦鬧矛盾回老家了。

之後,她逢人就說自己命苦,好不容易拉扯大的兒子,是給別人家養的,說兒媳各種不好,親家各種佔便宜等。

開始,大家都很同情她的遭遇,畢竟是看着她一路辛苦過來的,以爲可以享福了,卻享受不到。

可是,聽她嘮叨久了,大家看見她就躲,因爲就那些事被她翻來覆去的地說,一點意思都沒有。

她一直在計較兒媳對她不好,計較自己得到的少等等,可她並不幸福,反而非常痛苦。

這種人在現實中有很多,都被小事矇蔽了雙眼,整天活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計較得失,卻失去了卻更多。

圖片來自網絡

喜歡計較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只是每個人對事對人對物的衡量標準不同,思考的角度和深度也各不相同。

越是計較小事的人,越活得不幸福。

因爲眼裏只有得,卻沒有失,生怕喫一點虧,老想着佔便宜或是佔上風,事事都稱心如意,爲了達到目標,整天惶惶不可終日,像個林祥嫂似的逢人訴說自己的不如意,累到自己不說,還損失了大好的時間和機遇。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小事上,就會發現生活根本沒有美好可言,事事都能挑起“毛病”,想計較的話,理由是隨心都能找到的。

可事情都有兩面性,幸福的人會把握手中的幸福,不去計較小事和小煩惱。

有計較的時間,如果用來提升自己,可能早就解決了問題。

不計較,不是放棄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也不是放棄自己的利益,而是在小事上不計較,在大事上不含糊,不過分爲難自己。

圖片來自網絡

不和小人計較

俗話說人上一百,五顏六色,面對形形色色的人,難免會遇到小人,給自己使絆子,讓自己喫苦頭。

和這樣的人計較,只會糾纏不休,因爲面對小人,你會被他一次次刷新認知,不由自主地被帶偏了,陷入到痛苦之中而不自知。

小人就像是三季人,他不知道四季,你和他說再多都無用,因爲認知不在一個層次上,溝通會出現障礙,自然也沒有結果。

所謂夏蟲不可語冰,與小人計較,就是讓自己陷入到和他一樣的境地中去。

哲學家尼采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爲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與小人不用計較,不是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聰明的做法。

小人之所以故意爲難你,是因你越是回應,他越是有興致,如果你不計較,他反而會氣急敗壞。

不知小人計較,是在無法改變眼前的事物時,我們可以決定自己內心的狀態,遠離讓自己痛苦的人,纔有離幸福更近。

圖片來自網絡

不計較求不得的事情

人生很多的痛苦,就是求而不得,它就是執念,你越執着,就會越痛苦。

一個朋友四十多歲了,還要求子的路上奔波,大女兒都已經上大學,她還在執着求不得的事情,醫生直接讓她放棄,她都不聽勸。

也有人讓她去領養一個,可她非得要自己生,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這些年醫院沒少進,藥也沒少喫,身體折騰出很多毛病,好在她老公很能賺錢,不過這也是她的心病,怕自己沒有兒子被老公拋棄。

其實,很多人都有求不得的事情,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幸福的人卻常想一二。

有些事情無能爲力時,即是努力過,盡了心還不能如願時,就要學會不計較,否則把自己束縛在執念裏,永遠都沒有走出來的一天。

人生就像是一張白紙,求不得的事情就像是一個黑點,如果你只盯着黑點看,那就會放不下,覺得遺憾,併爲此傷心難過。

可是,白紙上其它空白的地方,本來有機會畫上自己喜歡的畫,卻因太過執着,失去了發現美好的眼睛。

圖片來自網絡

人生中,總有一些讓我們無能爲力的事情的,也總有不如意的時候,

但是,你有什麼樣的心,去計較什麼,都決定了你的幸福指數。

後半生,已經是人生的下半場了,那就找到自己內心的安寧,學會放下小事,不和小人糾纏,不計較求不得的事情,不要勉強自己硬撐着。

列夫·托爾斯泰說:有生活的時候就有幸福。

活着,就要擁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去發現生活的美好。

所謂福禍相依,有時的不計較,也許在別的地方就會以另一種方式得到,那就做個幸福的人,學會不計較。

END

今日話題:你認爲要和小人計較嗎?歡迎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