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我們的鄰國印度,許多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哈哈一笑,因爲無論是印度閱兵上的摩托車疊羅漢,還是印度國內種種難以盡數的奇葩行徑,都使我們對印度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那就是:印度是一個搞笑、不靠譜、不講衛生,上廁所和喫飯都用手、1億國民和10億牲口的奇葩國度。

南亞次大陸

而對於印度軍隊而言,許多國人的第一印象也算不上多麼嚴肅:閱兵耍雜技,使用萬國牌武器,最愛摔飛機,貪腐嚴重,回扣驚人,同時還喜歡不知死活的在邊境挑釁。不過無論哪種印象,都沒有對印度軍隊戰鬥力強的概念。

而印度屢屢對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中國挑釁、侵佔中國領土的行徑,則進一步固化了印度自高自大、蠢不可及的印象,因爲衆所周知,1962年印度就曾因爲在邊境地區對於中國挑釁而被中國胖揍了一頓。

但是,記喫不記打的印度顯然沒有痛改前非,時隔50年之後,印度再次在邊境地區對中國挑釁起來。而事實再次印證了我們對於印度軍隊的概念,此次加勒萬河谷肢體衝突事件中,在冷兵器對抗中,印度一下被打死了20個人。

中印邊界爭端

那麼,印度軍隊真的是我們認知的戰五渣嗎?印度軍隊除了搞笑和雜技,老本行究竟能力如何?

必須要說,國人對於印度軍隊的印象雖然並非毫無道理,但顯然有故意弱化和矮化印度軍隊的成分。因爲自印度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對外一共發動了4次大規模戰爭,而這4次除了對中國其他都無一例外的勝利了。

因此,印度軍隊不僅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戰五渣,反而是一支擁有豐富戰鬥經驗和不弱戰鬥力的軍隊。而在這一點上也得到了世界的承認。

印度軍隊

以搞笑著稱的印度軍力在全世界排名如何呢?許多西方研究機構和媒體給出的排名,前三名分別是毫無爭議的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而第4名卻是令大家無比意外的印度。

因此,印度軍隊的軍力不僅僅是印度本國在吹噓,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公認,所以,印度軍隊的實力並不容小覷,而在這一點上,印度軍隊對外的一次次作戰的全勝戰績,也表露無遺。

自1947年獨立之後,印度除了搞笑之外,其實也是一個擁有大國野心的國家。而且,印度甚至可以稱得上二戰之後最爲好戰的國家。自獨立之後,印度幾乎對周邊國家都發動過戰爭,而且除了中國之外,都取得了勝利。

印度

最先爆發的是第1次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由於宗教、民族、英國挑撥等原因,在立國之前就有了極深的矛盾,兩國分治後由於克什米爾歸屬的問題,更是在兩國剛剛獨立的第二年,即1948年,就爆發了第1次戰爭。

當時,剛剛獨立的巴基斯坦和印度都使用英國留下來的殖民地軍隊作爲參戰部隊,印度參戰的部隊約爲4萬餘人,而巴基斯坦參戰的多爲部落武裝,人數爲5萬餘人。

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爆發了激烈的戰爭,最終經過慘烈戰爭之後,難分勝負的雙方,在聯合國的干涉之下選擇了停火。不過,雖然沒分出勝負,但是,體量更大的印度仍佔據了更大的優勢。

印度周邊國家

因爲,80%爲穆斯林的克什米爾地區,卻被印度控制了2/3的土地和3/4的人口,所以很顯然,這場沒有結果的第1次印巴戰爭,印度事實上佔了上風。

雖然佔了大便宜,但是印度卻遠遠沒有滿足,因爲在印度“全都要”的思維中,克什米爾都給了他纔是“天經地義”的,也因此,在經歷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的慘敗之後,印度軍隊決定在宿敵巴基斯坦的身上找回場子。

1965年2月,印巴雙方再次在邊境地區爆發戰爭。在戰爭中,雖然巴基斯坦有過大滿貫行動的大獲全勝,但是,無論是軍隊人數、武器裝備還是國力都遠不如印度的巴基斯坦,最終還是落入了下風。

印巴戰爭

戰爭後期,印度憑藉遠超巴基斯坦的雄厚兵力和巴基斯坦兩線作戰的劣勢,直接攻入了巴基斯坦本土,可以說,要不是中國的援助和聯合國的介入,巴基斯坦有可能慘敗甚至亡國。

1971年爆發的第3次印巴戰爭,印度更是取得了空前輝煌的勝利,因爲當時的印度利用東巴基斯坦動亂的局勢,對於還是巴基斯坦一部分的孟加拉地區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襲擊,不但佔領了該地區,甚至還扶持了一個自治政府。

第3次印巴戰爭中,雖然巴基斯坦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印度依然完美的達成了預先的戰略目標——巴基斯坦被肢解爲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兩個國家。

曾經的東巴——孟加拉國

從此之後,與印度爆發過三次大規模戰爭的巴基斯坦失去了56%的人口和16%的土地,巴基斯坦的國力進一步衰退,而印度的在南亞次大陸的霸權地位則有了進一步的鞏固。從此之後,印度在南亞次大陸再無任任何一個可堪匹敵的對手。

而且,印度對外的軍事行動絕不僅僅針對於宿敵巴基斯坦,在南亞次大陸,印度堪稱打遍次大陸無敵手。

尼泊爾自獨立之後,印度就繼承了英國殖民者在尼泊爾的所謂特殊利益,與尼泊爾建立了親密的“特殊關係”,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尼泊爾幾乎被印度控制。

尼泊爾

隨着尼泊爾國內民族主義的覺醒,雖然印度對尼泊爾的控制開始漸漸鬆懈,但是總體而言,印度依然對尼泊爾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而位於喜馬拉雅山麓的另兩個南亞小國,錫金和不丹,錫金最爲倒黴,現在錫金甚至連國家都已經不存在,1975年時在印度的操縱之下,當時還是獨立國家的錫金進行了所謂的全民公投,錫金王國被廢,錫金被併入印度,成爲了印度的錫金邦。

至於不丹,雖然情況比錫金好一點,但也有限。1949年,剛剛獨立兩年的印度就和不丹簽訂了所謂的《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這個所謂的和平友好條約是什麼內容呢?該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係接受印度的“指導”,同時,印度還是不丹的最大援助國、債權國和貿易伙伴,因此,印度幾乎就是不丹的宗主國。

不丹

對於位於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印度也從未放過。持續20多年的斯里蘭卡內戰,就一直有印度的插手,印度更曾經一手鎮壓了馬爾代夫的叛亂。

因此,對於印度而言,它不僅僅有着強烈的野心,同時,由於龐大的體量和寬鬆的國際環境,也包括印度爆棚的自信心,給了印度軍隊並不算弱的戰鬥力,印度對外戰爭的接連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雖然中國的經濟有了飛躍的發展,雖然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遠在印度之上,但是,對於印度這個頻頻挑釁、不甘示弱的次大陸霸主,我們不應該有絲毫的小覷,能夠在南亞次大陸確定絕對優勢,印度絕非幸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