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平定縣紅巖嶺夯基壘臺精準幫扶進小康

市場信息報訊(本報記者 李心旺 通訊員 李晶 侯舒宜)紅巖嶺村位於陽泉市的東北部,爲秋林山脈腹地,位於山西省平定、盂縣與河北省井陘縣的交界結合部,本村於2017年12月由原主鋪莊村和主鋪掌村合併組成,全村人口132戶29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1戶159人。該村耕地面積400餘畝,主要農物有玉米,穀子、花椒、核桃、果、梨等。紅巖嶺村主鋪掌組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幫扶村,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74人。近年來,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和村支兩委的努力下, 特別是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多年來積極支持。紅巖嶺村優化整合旅遊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量達8萬人次,旅遊收入達17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000元。村支兩委根據本村實際,積極組織協調,憑藉本地豐富的旅遊資源並依託本村國家3A級紅巖嶺自然風景區,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經濟,使全村貧困人口於2017年底通過政策補助、土地流轉、產業分紅、勞務就業、創新創業等途徑實現全部脫貧。本村現已成爲國家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會員並獲得了山西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和山西省首批百個旅遊扶貧示範村以及山西省首批百個AAA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一、學習貫徹脫貧攻堅會議精神

陽泉市廣播電視臺組織駐村工作隊和結對幫扶幹部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羣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羣衆一起奮鬥。要思考這個地方窮在哪裏,爲什麼窮,有哪些優勢,哪些自力更生可以完成,哪些需要依靠上面幫助和支持才能完成,要搞好規劃,揚長避短,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改進工作方法,改變簡單給錢、給物、給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機制,不大包大攬,不包辦代替,教育和引導廣大羣衆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要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區別不同情況,做到對症下藥 、精準滴灌、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要千方百計鞏固好脫貧成果,接下來要把鄉村振興這篇文章做好,讓鄉親們生活越來越美好。同時學習宣傳貫徹省委樓陽生書記在全省決戰完勝脫貧攻豎推進會提出的“五方面”具體要求(千方百計促增收,夯實築勞“三保障”、減貧防貧兩手抓、易地搬遷強後扶、徹底整改防反彈)以及學習宜傳貫徹市委姜四清書記在全市決戰完勝脫貧攻堅推進會提出的“七個聚焦”和“五個加強”重點任務(聚焦產業扶貧,聚焦就業增收,聚焦底線要求,聚焦重點羣體,聚焦易地搬遷,聚焦問題整改,聚焦鄉村振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加強駐村管理,加強資合保障,加強作風建設,加強總結宣傳)。重點落實幾方面:一是學習常態化。堅持每週學習。二是學習內容及時化,及時學習黨和國家最新的政策,領導講話,扶貧工作安排等。三是抓好落實,每一項工作分解到人。

二、責任落實,相關政策落實,扶貧工作落實

(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1. 抓黨建促脫貧,以身作則廉潔自律,銳意進取,在產業扶貧上出點子、爭項目、重落實,在作風建設上嚴紀律、勤學習、強理論,積極深入羣衆、服務羣衆,積極鼓勵他們養蜂、賣壓餅,激發內生動力,增強貧困戶增收致富的信息和動力。

2. 大走訪大調研,幹部到戶幫扶到戶,積極響應全市決戰決

勝脫貧攻堅現場會上,關書記提出的“七大行動”,縣委縣政府倡導的冬季“五個一”行動號召,組織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幫扶人員入村入戶,打掃院子、收拾房間、坐炕頭、宣講政策、拉家常溝通感情。做到了聽民意曉民情,找問題解難題。

3. 整村貌提形象,美化鄉村綠化鄉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領,用筆尖描繪社會主義新農村風貌,用牆體彩繪傳播中華傳統美德“尊老敬老、盡孝、勤儉”爲內容的二十四孝宣傳組畫。陽泉市廣播電視臺還投資製作了巨幅大型宣傳標語牌“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加速邁進小康社會”。聳立在田間地頭,在百畝採摘園的映襯下,更爲紅巖嶺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黃楊、側柏、松柏、柳樹等植物的種植,更爲鄉村添加了濃濃的綠意,在廣大村民中激起很大反響,也爲旅遊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 獻愛心售產品,爲落實省、市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倡導的幫助貧困村村民解決農產品銷售難題,增加農民收入,助力精準扶貧的號召, 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積極響應、踊躍購買,共計銷售南瓜、黃豆、胡蘿蔔、小米、花椒38噸,2016年銷售6噸、2017年銷售9.5噸、2018年銷售10.5噸,2019年銷售12噸,價值25.47萬元。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春節前,幫助村民銷售其農產品加工廠生產的西紅柿醬,共計4750瓶。2020年初,幫助幫扶村重新制作大型扶貧宣傳標語,幫助購買秧苗10000根,共價值15000餘元。

5. 通村公路實現硬化,具備條件的開通客運班車。道路通行

能力是制約主鋪掌村尤其是玉皇洞景區發展的主要瓶頸,陽泉市廣播電視臺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前期進行了大量工作,使陽白線至主鋪掌村至溶洞的道路列入山西省“十三五”旅遊道路規劃中,該條旅遊大路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已於2019年10月完工,實現通車。同時,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和村集體及景區積極向上級有關部門爭取,2017年3月開通了平定縣城到主鋪掌紅巖嶺景區的旅遊專線直通大巴,極大提高了景區知名度和服務功能,同時也極大方便了廣大羣衆。

6. 基礎設施建設。2016年9月村飲水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包括打深井、建設500立方米全封閉鋼筋混凝土蓄水池及配套工程鋪設管道1186米,現已完工,併成功蓄水且水質達標,多爲山泉水,符合飲用水地方安全飲水標準;切實解決了人畜喫水和產業用水的問題。2016年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對全村農戶進行了戶戶通無線網絡電視的全覆蓋,並對有條件和有意願的農戶安裝了互聯網WIFI設備,實現了無線自由上網。讓貧困戶能及時瞭解到,更多更好的脫貧致富新政策和新方法。

(二) 十個清零完成任務情況

1、剩餘任務清零。

通過鄉、縣、市級督導組檢查和駐村工作隊自查,已經落實整改在扶貧工作中提出的問題清單。

2、產業扶貧問題。

有帶動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本村發展鄉村旅遊與休閒農業爲主的“旅遊+”爲主要脫貧產業,有平定縣紅巖嶺自然風景區開發有限公司爲龍頭企業,同時有景區董事長杜雙貴領辦的平定縣草長養殖專業合作社經濟組織,分別通過建設百畝採摘園和花椒林、核桃林、等休閒農業項目幫助貧困戶增收。

3、就業扶貧問題。

景區優先僱傭貧困勞力參與餐廳服務、景區安保以及維護、建設等工作,同時鼓勵部分貧困戶利用景區旅遊資源,結合自身特長,製作、銷售豆類、穀類、壓餅、手工藝品等特產在景區售賣,同時倡導農戶自建自辦農家樂、民宿遊等主題項目,實現農民就地就業,有效增加經濟收入,走上勤勞致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4、安全飲水問題。

飲用水符合地方安全飲水標準。 自從2016年9月村飲水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包括打深井、建設500立方米全封閉鋼筋混凝土蓄水池及配套工程鋪設管道1186米,併成功蓄水且水質達標,多爲山泉水,符合飲用水地方安全飲水標準;切實解決了人畜喫水和產業用水的問題;同時在主鋪莊組建成260立方的蓄水池,提高了全村用水安全和方便。

5、危房改造問題。

貧困戶住房安全率100%。從建檔立卡至今,本村貧困戶先後11戶等順利進行了危房改造工程並順利享受到國家改造工程專項補助,全村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

6、兜底保障問題。

符合農村低保標準的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60歲以上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村內60歲以上貧困人口能夠全部按月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領取率100%爲達標。

7、基本醫療保障問題。

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醫保參保率達到100%。村內所有貧困人口能夠全部享受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參保率100%。村級衛生室達標,有合格鄉村醫生或執業(助理)醫師。村醫袁拉所,59歲,具有村醫職業資格證,配有專門40平米的衛生室,內佈置有正規的醫療設備,滿足村民的正常醫療需求。

8、失學輟學問題。

適齡兒童學前入園率達到全縣平均水平且貧困村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無因貧輟學學生,無一學齡兒童輟學。

9、易地搬遷問題。

符合易地搬遷政策標準的貧困戶6戶19人,已入住鵲山搬遷新區,舊房按照規定已拆除。

10、賬實不符問題。

通過與縣農委、鄉政府多次對接覈查,保證貧困戶線上線下一致,並且“建檔立卡”“社會扶貧”app註冊率100%。

(三)、脫貧措施

1.依託產業扶貧,圍繞景區和幫扶企業, 依託100畝採摘園、生態花椒,花椒林、觀賞花卉種植等休閒農業項目解決具有勞動能力和務農經驗的貧困人口的就業問題。

2、依託景區解決婦女及勞動能力不足或者年齡較大的貧困人員就近就業問題。

3、村集體綠化美化項目以及相關的政策補助解決勞動能力弱和高齡的貧困人口增收提質。

(四)脫貧成效:

1、入股分紅:(1)土地流轉:每畝400元,全村207畝;,每畝400元。(2)產業扶貧資金入社:全村貧困人口每人每年300-500元紅利;(3)3戶貧困戶利用政策貸款入股景區,年底每戶分紅3000元,有貧困戶梁海生、郭存壽、王銀堂。

2、勞務收入:(1)合作社務工:具有勞動能力和農業技術的貧困人口參與採摘園建設的平整土地、澆水、管護等勞務輸出,按天計工,每工平均50元,如貧困戶郭存壽、胡連成等,涉及4戶10人;(2)景區務工:景區僱傭婦女及勞動能力不足或者年齡較大的貧困人口參與景區看門、安保餐飲以及維護等工作,按天計工,每工平均50元,如貧困戶王牛孩、王計鎖、劉善會等涉及5戶12人;(3)同時帶動周邊貧困村的貧困人口在項目建設中就業,如大前村的貧困戶李倉貴、李醜驢、王愛珍等人;主鋪莊的貧困人口郭所昌、郭海堂、王喜柱、郭存柱等人;(4)村級美化綠化等集體僱傭務工收入。

(五)突出資源特色優勢,整合文化旅遊資源

紅巖嶺村鄉風淳樸,羣峯雋秀,松柏青翠,有着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資源和旅遊資源。歷史上曾有王莽趕漢光武帝劉秀、鹿刨泉、拴馬樹、紅蟻喫馬腿等傳說,先後獲得“山西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山西省旅遊扶貧示範村”等稱號。目前已完成百畝採摘園建設項目和百畝中藥材建設項目的土地流轉、苗木植種,建有果梨採摘園、花椒林、核桃林和月季花園、油葵、連翹藥材林等休閒農業園區及紅巖嶺玉皇洞3A級景區鄉村旅遊基地。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村民致富

專門聘請了專業規劃團隊對紅巖嶺景區全域旅遊做了整體規劃,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條件日益完善。修建了1000平米的文化廣場,標識牌10餘處,修建10000平米停車場4處,可同時停放800輛車。修建水沖廁所4座,人行步道2500米,涼亭4座,果梨、棗園採摘園200畝,農家樂飯店3處,綠化美化了村容村貌,日接待能力達到800餘人。利用地理優勢,開發水上垂釣、休閒、戶外活動基地,建設人造瀑布景觀1處,農業觀光、生態採摘園2處,修建廟宇1座。投資近700萬對河道進行平整、壘壩等基礎性治理工程建設,投資350萬對260米玻璃棧道、400米木質棧道、售票處、衛生間、防護網進行建設,紅巖嶺村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形成了“農戶+集體+合作社+旅遊企業”的精準扶貧產業發展模式。

村級治理規範提高,各項工作穩步推進

隨着集體經濟的發展,旅遊業的帶動,以及精準扶貧定向發力,村級治理工作穩步發展,土地確權,村民規章制度,黨建工作,農村煤改電,廁所革命,互聯網普及。電商發展,生態保護,三防一保工作。都有效開展,特別是通過紅巖嶺鑼鼓隊綜合文化活動開展的有色有色,宣傳工作也利用電視臺幫扶單位大張旗鼓宣傳紅巖嶺各項發展,同時也發揮我村金融作家詩人第一書記組織宣傳,在各類報刊互聯網新媒體廣泛宣傳紅巖嶺,在衆多合力的支持下,紅巖嶺各項工作如火如荼。

三、決戰完勝提升駐村能力

根據《陽泉市脫貧攻堅精準幫扶“三支隊伍”管理辦法)(關於決戰完勝提升村幫扶能力的通》情況,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嚴格落實駐村幹部選派要求,專題研究幫扶村脫項目、資金、責任”三個捆綁”要求,將消費扶貧納入工作內容,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動員引導幹部,職工,愛心企業、愛心人士參與消費扶貧,關心駐村隊員生活條件,保障其住宿、喫飯、冬季取暖等基本條件。

陽泉市廣播電視臺結對幫扶責任人每兩個月至少一次到村入戶幫扶,爲貧困戶宣講扶貧政策,激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加技能培訓,幫助貧困戶解決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的因戶施策。結對幫扶責任人每週與所幫扶困戶通電話不少幹1次,主要時刻了解貧困戶身體情況、收入情況、在外務工情況、子女上學情況、看病就醫情況。駐村工作隊三人嚴格執行“五天四夜”駐村要求,保障日常幫扶工作的同時,隨時協助村支兩委解決村裏發生的突發情況,爲貧困戶的致富和農村發展保駕護航。

陽泉市廣播電視臺履職盡責不辱使命,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衆,夯基壘臺精準幫扶使平定縣紅巖嶺村的明天更加輝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