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良格”號航母曾經是蘇聯的大國重器,亦是蘇聯水兵們勇敢精神和戰鬥氣魄的象徵。但隨着國家命運的轉變,這艘巨型戰艦的命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的鐮刀錘子紅旗從克林姆林宮上空降下,作爲一個政治實體,蘇聯停止存在了。而此時,安靜地停泊在黑海造船廠的“瓦良格”號航母已經完成了約67%的工程量,輪機艙和推進系統安裝完畢了,電站隔艙也接受供電了,但隨着蘇聯的轟然倒塌,這艘傾注了成千上萬人心血的大國重器卻淪落到被俄羅斯和烏克蘭互相推諉的境地,它似乎已經難逃被廢棄的命運了。

命運轉圜,落戶中國

1992年1月20日,拿不到任何撥款和配套設施的黑海造船廠非常無奈的宣佈中斷“瓦良格”號的建造工作。1993年,俄羅斯和烏克蘭總理來到尼古拉耶夫,共同商討續建問題,但他們連拆解這條船的錢都沒有,怎麼可能還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完成續建任務呢?可以說,貌似只有那個曾存在過的超級大國纔有實力將“瓦良格”號航母保質保量地建造完成。1995年,俄烏兩國簽訂了不再續建“瓦良格”號航母的協議,而黑海造船廠亦開始籌備出售工作。

從正式發佈公告算起,“瓦良格”號航母的拍賣過程一共歷時四個多月。1998年2月,在佳士得的基輔拍賣行,隨着拍錘的落下,一位來自中國香港的地產商人徐增平競拍成功了。徐增平從小就特別關心軍事和國防,所以當他看到烏克蘭發佈的拍賣公告後,就產生了將“瓦良格”號買下來的想法。最終,徐增平在提供了信用證明、資質證明、用途規劃等材料以後,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其實美國對此次拍賣活動曾經進行過數次阻撓和破壞,但是“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動力航母的悲劇,使不願再喫虧的烏克蘭對美國採取了虛與委蛇的態度。

受困黑海,歸國受阻

競拍成功後,重達二十噸的設計和施工圖紙就被連夜運回了國內,但是“瓦良格”號艦體的歸回之路卻費盡了周折。2000年6月14日晨,懸掛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旗幟的“瓦良格”號,在荷蘭籍拖船的牽引下,緩緩駛離尼古拉耶夫。然而在抵達博斯普魯斯海峽之際,土耳其當局卻拒絕“瓦良格”號過境。土耳其給出的理由是船體過大,且沒有任何動力裝置,這個看似合理的說辭直接導致“瓦良格”號在黑海飄蕩很長時間後,不得不返回了原出發港。其實土耳其此舉除了受到美國壓力外,還有藉機兩頭索要好處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考慮。

後來經過積極斡旋,“瓦良格”號受困黑海的事情直到2001年下半年纔有所改觀,當時安卡拉政府在技術轉讓、開放中國人赴土耳其旅遊等方面得到滿意的答覆後,同意放行“瓦良格”號。但是“瓦良格”號想要順利通過海峽,還要滿足土耳其羅列出的20項附加條件。

這些附加條件基本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有關航母和拖船的技術方案。因爲當時的“瓦良格”號是一個下水超過十年的半成品,外部已經顯得非常陳舊且鏽跡斑斑,內部設施也損毀嚴重,所以土耳其提出“瓦良格”號通過海峽時必須配備錨鏈、發電機、無線電通信網、雷達設備和消防隊。除此之外,拖船的數量也必須增加一倍,以保證艦船在遇到危險時可以迅速制動。這部分條件比較簡單,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中方就辦妥了土耳其提出的多項安全措施,比如在拖船方面,中方就租用了一個超過24800馬力的俄羅斯籍制動拖輪,這大大超出了土耳其要求的16000馬力。

第二部分是關於天氣和水文狀況的要求,即航母通過海峽時,如果能見度小於五公里、水流大於三節、風力超過五級的時候必須停航。

第三部分是保險問題,即中方需要交納10億美元的強制性保險金。按照土耳其的要求,這筆鉅額“風險保證金”必須委託給土耳其銀行擔保,而且在兩年的時間內是不可以撤銷的。這部分條件相比其他兩項來說是苛刻的。後來經過磋商,在中方同意給予國家擔保的情況下,這筆數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被免去了。接下來,留給“瓦良格”號的就剩下選擇一個風平浪靜的好天氣了。

乘風破浪,萬里東歸

2001年11月1日,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附近晴空萬里,上午8時,當晨霧散去之後,“瓦良格”號龐大的艦體在11艘拖船和12艘救援船的前呼後擁下,以4節航速緩緩駛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下午14時30分,船隊進入馬爾馬拉海,2日晨駛入達達尼爾海峽,當日下午即出現在了愛琴海,至此 “瓦良格”號終於離開黑海,結束了506天的囚禁生活。

離開土耳其海峽後,“瓦良格”號如脫繮野馬,再也沒有任何地方能阻擋其歸國之路了。2001年11月上旬,船隊自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12月抵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2002年2月進入馬六甲海峽,3月3日12時,“瓦良格”號終於停泊在了大連內港區的散貨碼頭。至此,這艘鉅艦勝利結束了航程1.52萬海里、耗時123天的艱難遠航。雖然來到異國他鄉,但“瓦良格”號的戰鬥靈魂沒有被辜負,其在經過千錘百煉後,又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