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完成國家工業化和農業技術改造,需要從農業中積累大量的資金,我們要實行合作化,消除農村富農經濟體制和個體經濟體制,共同繁榮農村,--1955年農業合作節選

爲了完成國家工業化和農業技術改造,需要從農業中積累大量的資金,我們要實行合作化,消滅農村富農經濟體制和個體經濟體制,共同繁榮農村,--1955年農業合作節選

韓牛出櫃原因:

今天,我們來談談新中國農業合作化的歷史,許多年輕人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他們不知道農業合作與人民公社的關係,更不知道農業合作的歷史貢獻。

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年來,農業合作主要有兩大目標:

一是爲工業化提供大量原始積累;二是實現農村共同富裕。

前30年完成的第一個目標是,農業繼續爲國家工業化提供大量原始積累,實現這一目標有三種方法:

一是繳納農業稅;

二是爲輕工業和重工業提供原材料;

第三,通過經常被稱爲“剪刀差”的商品交換方式,通過提高工業品價格和降低農產品價格來實現。

前30年,新中國農業合作經歷了四個階段。

勞動互助組爲農業合作1.0版;農業初級合作社爲農業合作2.0版;農業高級合作社爲農業合作3.0版;人民公社爲農業合作4.0版。

其中,人民公社時間最長,持續20年。

也有學者把農業合作分爲三個階段,把人民公社分開,我認爲這樣做不合適,原因很簡單,人民公社是在高級公社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人民公社是由幾個高級公社合併而成的,此外,他們完成國家工業化、實現農民共同富裕的初衷是一致的,從新中國農業合作化進程看,人民公社是高級公社的升級版,是農業合作化的高潮。

談到中國的成就,我們只談改革開放40年,不談前30年,這些都是矇蔽泰山雙眼的文字。

如果沒有前30年的工業化,國防、科技、教育和醫療的基礎,未來40年就不會有經濟騰飛,更談不上低姿態穩定發展的機遇。

在談到中國前30年的工業化和經濟成就時,我們不應忘記農業合作

我們不能忽視人民公社的偉大成就,當然,沒有理由掩蓋人民公社時期農民的努力。

別忘了初衷,那就是提醒制度中的人不時觸動自己的良知。

必須正確認識人民公社是新中國農業合作化的高潮,它爲中國工業化提供了第一桶金,加快了中國工業化進程,幫助新中國在上世紀中葉實現了輝煌的轉折,同時也促進了中國農業基礎薄弱,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年來,人民公社在中國農村建設水庫8400多座,疏導治理黃河、長江、淮河、河海、松花江、珠江,修築堤壩數萬公里,完善了新中國的水利網絡,這些仍然發揮作用的水利基礎設施,是中國人民能夠養活自己的基礎。

在水利建設中,農民、人民解放軍和農村知識青年是主體,他們都是平凡而偉大的建設者。

成績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

本文是農業合作化的重要史料。

從紙背上的文字背後,我們可以感受到偉大領袖爲祖國謀發展、爲民族謀未來、爲子孫後代謀幸福的初衷。

通過閱讀本文,我們將瞭解新中國農業合作的戰略規劃和農村與工業的關係,農業是共和國的基礎,是建立家庭的基礎和創業的基礎,農民是共和國崛起的基石,就像摩天大樓底部的鋼和水泥樁一樣。

如果我們忘記了農業合作和老農,那麼我們就會忘記我們做人的初衷。

(韓牛出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