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物種|去普陀山拜觀音,順便一睹“佛光樹”——舟山新木姜子

文:花木君

浙江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和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傳說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小島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島上樹木蔥鬱,林壑幽雅,寺塔崖刻,星羅棋佈,不愧爲“海天佛國”之美譽,每年前來瞻仰拜佛的信衆不計其數。

普陀山到處古木參天,鳥語花香,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佛頂山普濟寺西側的“普陀鵝耳櫪”,是我國特有樹種,成株僅僅有此一株,樹齡250餘年,被列爲國家Ⅰ級珍稀瀕危物種,受到特殊保護。

不過,普陀鵝耳櫪雖然珍稀,卻不是舟山的市樹。而代表舟山的市樹則是另外兩種樹,其中最馳名的是遍佈浙江的樟樹,遍佈大街的香樟樹,四季青翠,枝葉秀麗,爲常見樹種;而另一種樹不少人就不一定了解了,那就是——舟山新木姜子

舟山新木姜子(Neolitseasericea (Bl.) Koidz.),又叫鳥樟樹、佛光樹,是樟科(Lauraceae)、新木姜子屬(Neolitsea)常綠喬木。高達10米,胸徑達30釐米;樹皮灰白色,平滑。嫩枝密被金黃色絲狀柔毛,老枝紫褐色,無毛。頂芽圓卵形,鱗片外面密被金黃色絲狀柔毛。葉互生,橢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兩端漸狹,而先端鈍,革質,幼葉兩面密被金黃色絹毛,老葉上面毛脫落呈綠色而有光澤,下面粉綠,有貼伏黃褐或橙褐色絹毛。

傘形花序簇生葉腋或枝側,無總梗;每一花序有花5朵;花梗密被長柔毛;花被裂片4,橢圓形,外面密被長柔毛,內面基部有長柔毛。果球形;果託淺盤狀。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2月。

新木姜子屬和樟屬都屬於樟科,也是一大屬,約85種8變種,我國有45種8變種,產西南、南部至東部。其中舟山新木姜子分佈在我國浙江舟山地區和上海崇明地區,另外朝鮮、日本也有分佈。1826年被發現,由荷蘭植物學家布魯曼(Blume)在舟山採到模式標本發表公佈於世,由於其間斷分佈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朝鮮、日本,因而對研究東亞植物區系和海島植物區系有重要科研意義。

舟山新木姜子是學名,民間俗稱鳥樟樹,因爲其果實繁茂,一到成熟季節,紅色的球果滿樹墜珠,鳥兒喜食球果,羣鳥畢集,因此得名。而佛光樹的名字來歷,則和普陀山觀音道場有關,由於舟山新木姜子的嫩樹葉春天時密被金黃色絹狀柔毛,在陽光照耀及微風的吹動下閃閃發光,遠望去一片金色,於是在海天佛國,就被稱爲“佛光樹”。

舟山新木姜子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不但樹幹挺直,冠形優美,葉片四季青翠,而且還有變色,春天新葉長成,密披金色絨毛,在綠葉上籠蓋了一層金色;夏秋季絨毛脫落,逐漸變成綠色,滿樹又湧現出繁茂的黃色小花,招蜂引蝶;冬季果實開始變色,由青變紫,轉而鮮紅,春節期間紅果綠葉,交相輝映,飛鳥薈萃,滿樹喧囂,因而是難得的觀葉觀果的景觀樹種,具有較高的園林推廣價值。

舟山新木姜子是沿海地區比較特有的珍稀物種,一般以單株散生狀分佈,極少形成羣落,種質資源較爲貧乏;並且由於海島地理限制,傳粉飛蟲無法跨海域進行授粉,鳥類吞食果實受到排泄消化等因素限制,因而長距離傳播和授粉相對不易;再加上生境變化以及人爲干擾,比如普陀山有一株最大的舟山新木姜子古樹,就因爲僧人損傷而死亡,還有的被砍伐作爲薪柴,因而舟山新木姜子野生數量日漸稀少,成株少於250株(2016年),面臨瀕危境地。

爲了保護舟山新木姜子樹,1999年8月4日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名單,爲國家Ⅱ級瀕危重點保護。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評估級別爲瀕危(EN)

舟山新木姜子被列入國家級保護並被選爲舟山市市樹後,相關部門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比如在一些寺廟古老的舟山新木姜子樹周圍設置圍欄,還有的掛牌保護,使得舟山新木姜子得到一定的有效保護,不過在宣傳方面還需要加強,讓更多的人瞭解舟山新木姜子的重要性,從而參與到保護行動中來。

2020-6-23易花得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