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期中,狗子我写了德军、美军、苏军的单兵携弹量,既然打算把它做成一个系列,那么日军单兵肯定也少不了,所以这篇和大家聊聊他们。

照例先认识一下日军二战步兵班,但上图的描述不准确,而且还是二战后期的武器配置,但大致分组是对的。正常来说,日军一个步兵班12-14人(日语中称之为步兵分队),这里暂以13人为例。

班长班副各持38大盖一支

机枪组4人,均持94式手枪或26式转轮。其中一人为机枪组长(指示射击目标和转移)、一人为射手(还得持大正11式机枪)、一人是副射手、一人专职弹药手

其余步兵7人,均持38大盖,外加班长和班副总共9人,作战时会分成三三制的小组协同。整体来说,日军一个步兵班可以分为一个机枪组和三个步兵组。

(这个图里有14个人,所以咱么别纠结细节)

日军步枪兵的携具从1897年就定型了, 直到二战期间都没啥改动,由于1897年恰好是明治30年,他们管这玩意叫明治三十年式弹药盒

它由两个前盒与一个后盒组成,单个前盒又分两个仓,每个仓里可以塞15发子弹。也就是说两个前盒总载弹60发。

后盒则是备用弹药储备,里头的子弹一般都是用油纸封着,而且底部还有个通气孔。正常情况下很少会去动用这个储备弹盒,只有下命令了才能拆。后盒总计可以塞4个15发的弹夹包,总计60发。

另外,后盒的侧边还有个兜,用来存放枪油。日军一个普通步兵的标准携弹量是60(前盒)+60(后盒)+5(枪内)=125发

关于日军班组机枪的携弹情况我查到的数据不够详细,如果错了还望指正,也感谢好友守夜人提供资料协助。

对大正十一式来说(也就是歪把子),弹药手会带个大袋子,里面有个铁盒罐子,罐子里可以塞24个6.5mm弹夹,总计120发。而其他组员,除了射手之外都会携带下图这种60发装的帆布弹药盒,之所以射手不用带是因为它得趴着射击,前边有这两坨玩意硌得慌。

通常来说,机枪组长会带一个帆布盒以及一套维保工具,而副射手以及弹药手则武装带左右各挂一个帆布盒。日军大正11式机枪组总计携弹量大约60x5+120+30=450发。考虑到歪把子和三八用的都是5发弹夹,可以混用。

当然,后来日军改用了弹匣供弹的96式和7.7mm得99式机枪,所以携具有些变化。变成了机枪组四人各携一个能塞两个弹匣的挎包。

另外还有一个能放150发弹夹的挎包由弹药手携带

因此,96式和99式机枪组的携弹量为8x30+150+30=420发

至于冲锋枪……咱们知道这玩意日军用的挺少的。自家的百式冲锋枪总产量也才万把出头,而且多数装备给伞兵和特战,吃瓜陆军不配拥有。

而且很尴尬的是,我确实没找到百式冲锋枪的携行具,只是看到了百式的原型之一,也就是二式试制冲锋枪照片上看到了弹匣携具,考虑到弹匣是一样的,姑且认为百式的标准携具也应该是这种,那么日军冲锋枪手的携弹量应为5x30+30=180发

总的来说,如果按照一个13人日军分队来算,那么携弹总数为步兵组(涵班长班副)125x9=1125发、机枪组420-450发,冲锋枪不算在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