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市公司被電信詐騙2670萬,“魔高一丈”還是管理失職?

文 | 野馬財經 郝美平

不僅個人會被電信詐騙引誘上當,如今財務轉賬有章可循的上市公司,也被電信詐騙“下套”。2670萬的鉅額詐騙背後,是公司管理的失職,還是電信詐騙“魔高一丈”?

6月23日晚間,京投發展(600683.SH)發佈公告,稱子公司銀泰置業的財務人員遭遇犯罪團伙電信詐騙,導致銀行賬戶內2670萬元被通過網絡手段轉出。

圖片來源:京投發展公告

銀泰置業已經就此報案,並收到《受案回執》。京投發展表示,目前詐騙的影響還不能確定,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京投發展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因爲是電信詐騙,目前剛報案,具體的細節還不清楚,未來或許會有一個詳細的細節公佈。

一遭被騙,一年白乾

天眼查顯示,被騙公司銀泰置業成立於2011年,註冊資本爲1億元人民幣,主營業務爲房地產開發和銷售自行開發的商品房。

銀泰置業共有3名股東,其中北京市基礎設施投資公司持股35%,實控人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投置地持股15%,大股東是上市公司京投發展。而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北京萬科,持股50%。

圖片來源:天眼查

銀泰置業股東之一的京投發展,是一家地產開發經營公司,2019年年報顯示,京投發展控股或參股公司共有29家,主營業務以房地產及房地產開發銷售爲主,還包括酒店管理、資產管理、服務業等。

2019年,京投發展實現淨利潤7681萬。其中,子公司銀泰置業貢獻淨利潤432萬元。這也意味着,被騙去的2670萬元是銀泰發展2019年淨利潤的6.18倍。辛辛苦苦一整年,一遭被騙都白乾。

目前,銀泰置業總資產31.53億元,淨資產7.08億元。

316億借款壓頂

屋漏偏逢連夜雨。鉅額電信詐騙只是京投發展一個意外的“麻煩”。京投發展真正的問題是其業績低迷、債務壓頂。

2019年,京投發展實現營收43.28億元,同比下降45.73%;淨利潤7681萬元,同比斷崖式下跌78.54%。京投發展表示,業績大幅下滑主要源於房地產業務收入的減少。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此外,京投發展面臨鉅額債務壓頂,負債率高達91.05%。截至2019年報告期末,京投發展負債總額420.57億元,同比增加54%。其中,預收賬款37.14億元,佔負債總額8.83%。

圖片來源:京投發展年報

負債中,僅借款就達316.31億元,佔比75%。2019年,借款淨增108.26億元。

對比來看,2019年,京投發展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72.42億元;且公司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合計107.17億元。而貨幣資金僅20.87億元。

面對如此狀況,京投發展表示“公司整體資產質量良好,經營風險可控,公司有能力償還到期各項款項”。

爲了緩解負債壓力,京投發展取得多家商業銀行授信的同時,還準備發行永續債。截至2019年底,京投發展共取得金融機構授信59.25億元。此外,京投發展表示2020年計劃發行30億元永續債,該債券已獲京投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預計在2020年上半年完成發行。

在發佈年報後,京投發展曾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其說明經營業績、生產發展、債務安排、項目去化等問題。

隨後,京投發展回覆稱,對於交付房產,主要是因爲項目結轉、成交週期長等原因。就扣非淨利潤連續2年下滑,京投發展預計2020年可完成77.04億元的銷售收入,彼時扣非淨利潤或較2019年上升。

就高負債問題,京投發展解釋是階段性情況,對公司生產經營無不利影響,將加快現有項目的開發進度、繼續提升項目的去化速度。

“魔高一丈”?

事實上,作爲房地產企業的“老字號”,在地產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京投發展也曾進入快車道,不過後來業績還是出現下滑。

2014年至2016年,京投發展分別實現銷售額71.27億元、98.05億元、78.23億元,處於較高的營收水準。

後來,隨着國家對房地產行業政策的收縮,2017年,京投發展的銷售業績開始大幅滑坡,截至2019年,京投發展實現的簽約銷售額分別爲7.39億元、45.39億元和65.64億元。

京投發展的失利,一方面和大環境息息相關。如今的房地產行業,受國家大的宏觀調控政策“房住不炒”、“一城一策”的影響,整體銷售業績表現不佳。

另一方面,京投發展自身的內控管理或也有待加強。就拿此次電信詐騙來說,正常上市公司對公轉賬都有嚴格的流程。

一家上市藥企的子公司財務人員對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其公司的轉賬都從集團走款,所以提出支付款需求的員工,需要在公司的線上系統裏提交申請,並且附帶憑證,包括髮票、合同等文件,這些申請需要依次審覈,從部門負責人、分管領導、財務總監到董事長等都可能會涉及,具體最終審批取決於申請賬款的數額。

整個審批流程走完之後,還要拿到財務部門審覈支付款單與所提供的資料是否一致、有效,沒有問題纔會交給出納進行付款,最後還會出具付款憑證。

野馬財經向京投發展諮詢其具體的付款流程,對方未正面回應,並解釋因爲這次是電信詐騙,對方所用手法和高尖端技術都不瞭解。

上述財務人士則表示,對於企業來說,因爲支付款流程很複雜,電信詐騙成功率不高,被騙的企業應該自省其財務管理流程規範。

投資者也紛紛在股吧留言表示無法理解,也有人質疑其公司財務。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最近同樣被電信詐騙的還有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世龍實業(002748.SZ),6月16日世龍實業發佈公告稱,公司因財務主管遭遇電信詐騙,導致銀行賬戶內的298萬元被盜取。

你經歷過電信或者電話詐騙嗎?你覺得企業被鉅額詐騙背後,到底是公司管理的失職,還是電信詐騙“魔高一丈”?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