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英國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個主要參戰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英國和德國差了一大截,很多人甚至認爲英國和德國根本不是一個檔次,英國就是打醬油的存在。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假象,從總體實力來看,其實還是英國略佔上風。

作爲世界老牌霸主,英國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雖然德國非常強勢,但其實還是英國略勝一籌。雖然德國在工業和經濟總量以及人口方面佔有優勢,但英國人也不弱,英國是僅次於德國的世界第四工業強國。如果加上英聯邦,英國的各項指標絲毫不比德國遜色。比如在空軍領域,二戰中德國生產了14萬架飛機,而英國生產了12.4萬架,雖然英國比德國略少,但英國飛機的含金量更高,英國僅僅蘭開斯特四發重型轟炸機就有2萬多架,而德國唯一的四發重型轟炸機he177僅生產了1000多架。所以英國在飛機制造方面絲毫不比德國遜色。儘管德國在陸軍裝備生產方面有明顯的優勢,但英國在海軍方面有壓倒性優勢,所以雙方的實力實際上是差不多的。

在兩國的經濟和工業差不多的情況下,誰想壓倒誰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於英國人掌握着制海權,在空軍方面不輸於德國,所以德國不可能輕易幹掉英國。而由於德國掌握着陸上優勢,所以英國也不可能輕易幹掉德國。對於英國和德國來講,兩國都不缺工業產能,而且各有優勢,所以誰都無法奈何對方,誰能贏就看誰的家底厚,誰能耗過誰。如果兩國對耗,毫無疑問,英國人必然是贏家。因爲英國的背後是面積遼闊、資源豐富的大英帝國,是由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南非和印度等自治領和殖民地組成的英聯邦。當戰爭爆發後,來自英聯邦各地的資源、資金、兵員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本土,使得英國衰而不敗,和德國進行了長期的抗衡。

在戰爭初期,由於德國人提前開動了戰爭機器,把戰爭潛能提前激發出來,加上德國人勇敢善戰,打得又是最拿手的陸戰,所以德國在戰爭初期打得順風順水,勢不可擋,因此給人們所向無敵的感覺。而由於陸戰不是英國人強項,英國人開動戰爭機器又比較晚,加上德國人採取了偷襲的方式,所以英國人被德國人打得狼狽不堪,被趕出了歐洲大陸。

但當戰爭轉移到空中和海上,等到英國人全力開動戰爭機器,德國人的優勢蕩然無存,所以德國人輸掉了不列顛空戰,德國海軍被英國海軍按在地上摩擦,而強大的德國陸軍卻只能在岸上乾瞪眼。因此從總體態勢上來講,實際上是德國人處於劣勢。不僅德國人被英國人困在歐洲大陸,連自己的小弟意大利也被英國人堵在家裏。當然,英國人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國庫和外匯消耗巨大,爲此拋售了很多美國國債和美國公司股票以及黃金,讓美國人掙脫了英國的經濟掌控。

而和英國處於對峙中的德國日子非常不好過,因爲巨大的資源消耗讓德國人不堪重負,尤其是石油消耗,讓德國人一籌莫展。德國有限的石油儲備甚至支撐不到1941年底。如果繼續耗下去,德國人必敗。如果虎視眈眈、貪婪野蠻的蘇聯人趁火打劫,德國人甚至有亡國的可能。擺在德國人面前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和英國人和解,另一條是先發制人攻擊蘇聯,用閃電戰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蘇聯,利用蘇聯的資源來繼續和英國抗衡,到時候別說英國,就是美國也不怕。由於英國人拒絕和德國人講和,所以執拗的德國人被迫選擇了後者。

在穩定巴爾幹局勢獲得穩定的後方後,1941年6月22日德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在蘇德戰爭初期,蘇軍被德軍打得潰不成軍,德軍一直推進到莫斯科郊外。但德國人沒有想到,和蘇聯敵對的英國人竟然緊急出手,在戰爭爆發後瘋狂援助蘇聯,讓蘇聯人重新武裝起軍隊、組織起防線,並藉助氣候、地形等因素,把德軍阻擋在莫斯科城外。

在莫斯科會戰中,由於德國人無法向前線提供足夠的後勤補給,而蘇聯人則以逸待勞並得到了英國人以及美國人的援助,最終擋住了德軍,贏得了莫斯科會戰的勝利,穩住了戰場形勢。隨着蘇聯人穩住陣腳,蘇聯人開始全力開動戰爭機器,和德國人陷入了僵局,讓德國原本緊張的物資和後勤供應壓力越來越大。而英國人也沒有閒着,在封鎖德國海岸線的同時,聯合美國人不斷對德國進行轟炸,摧毀了德國大部分礦山和工廠。最終,隨着德國工業產能的嚴重下降和資源的日益枯竭,德國人最終輸掉了二戰。

如果說德國輸給了盟軍,不如說輸給了英國。德國兩次發動世界大戰,試圖衝破英國人的束縛和打壓,搶奪英國人的殖民地和霸權,但最終都被英國人整垮。當然,英國人也不好過,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遭到嚴重削弱,最終被迫把世界霸主地位讓給了美國。大英帝國的衰落是個緩慢複雜的過程,二戰時的英國雖然衰落,但仍然頗有實力,總體實力仍在德國之上。德國比英國強不過是人們的一種錯覺,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總體來講,實際上還是英國人略勝一籌。

參考資料:《二戰史》、《二戰中的英國》、《二戰英國單獨抗德的軍事建設》、《戰爭中的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