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爲誰服務?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這要看報表使用者是誰。站的角度不同,分析的角度不同,所關心的事情也不一樣,自然會得出不同的結論。那麼都應當站在誰的角度來分析呢?一般來說有以下四種。

1.企業的股東 股東要不要對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答案是肯定的,因爲有些股東在投資以後不一定參與經營,但他們又不能對企業不聞不問,所以就需要通過分析企業財務報表,瞭解企業的具體經營狀況,看看這個企業是否值得繼續投資。

2.債權人 債權人肯定也要看財務報表,也要作財務分析。比如銀行,面對大量客戶來貸款,能不能給貸,給貸多少,他們一定會考慮這些問題。當然,銀行更關心的是信用問題,也就是客戶的償還能力。我們在財務裏面講的信用就是欠錢還不還、能不能還的問題,就是研究借款方將來有沒有償債能力的問題。

每個銀行都有一套信用評價體系,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關於財務的數據,當然也有一些非財務的數據。在實踐中,銀行往往是採用幾種不同的方法對企業進行考察,以決定是否給企業提供貸款。 從財務報表分析的角度來說,對於中小企業,銀行往往重點考察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通過對資產負債表的考察,來判斷企業的償還能力怎麼樣,資產負債情況怎麼樣,贏利能力怎麼樣。

3.企業內部經營決策者 財務報表出來了,企業內部經營決策者應當查看企業過去的財務狀況怎麼樣:看看過去哪裏做得不錯,哪個地方有問題,哪裏的費用太多了,哪裏的費用跟預算的差距很大等。這些信息可以爲企業下一步的決策提供依據。當然從財務角度來說,更多時候應當查看重要的財務指標。財務指標可以反映投資者的回報率高不高、資產週轉得快不快、變現能力強不強,還可以反映企業的贏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成長能力的好壞。

4.供應商、客戶、政府部門 對供應商來講,貨物發出去能不能收回賬款,會不會有壞賬,那就得看購貨方賬上有沒有錢。 作爲客戶,企業關心的又是什麼呢?自然是供應商的產品的質量、價格等。現在是一個供應鏈管理的時代,企業選兩家供應商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係就可以了,不需要那麼多家供應商來競價,供應商太多了,管理起來成本會很高。

因此對於企業來說,供應商的選擇很重要,選好了,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保證供應,一舉兩得。這就需要企業來分析供應商的財務報表,看看能不能選它。當然,選擇供應商還要考慮其規模、距離遠近、供貨的質量等。 政府部門也很關心企業的財務報表,因爲它要從企業收稅,要審查企業有沒有按時足額交稅,要對企業進行監管。 雖然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對某個企業會有不同的評價,但是這些評價大都是通過財務報表來進行的。所以,不管我們是老闆、債權人、管理者,還是其他相關人士,都需要讀懂財務報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