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艾气包裹着粽香

逐渐在街头巷尾弥散开来

一个庄重的节日也朝我们走来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剪虎头,贴门上;煮粽子,香厨房。萝卜片,晒雄黄;扣花绒,挂香囊;采朵栀花戴头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小孩子,爱端阳,洗过百草汤,再穿花衣裳。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是端阳。”

这些民谣在各地广为流传,

句式长短不一,

是对端午节民俗风情的

真实写照。

红肚兜 虎头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明节过去不久,母亲们为自家孩子准备端午节的衣服、鞋子忙乎开了,即使穷苦家庭也会为孩子绣“红肚兜”、做“虎头鞋”。

挂香荷包

还会利用剩余的布头、花线,绣制各种造型的香荷包,说端午节给孩子们穿戴上可以辟邪,保一年平安。

插艾 插菖蒲

端午节到来,孩子们会结伴到不远的山坡上采集“百草头”,一般包括香艾、菖蒲、山毛桃、茅草头等,扎成小把,在(农历)五月初一,插在各家的门窗上。还要留下一些,用于端午节熏屋、“煮百草汤”洗澡。

端午安康

端午节期间,一些地方在河湖塘坝举行龙舟赛、在风景区举办赛诗会、在“屈子庙”举行祭祀大典,端午节文化五彩缤纷。

洗百草汤

老海州的民间习俗,各地熬“百草汤”的材料选择不尽相同,可以因地制宜,但其中主要成分是齐全的,不然它就失去了防疫治病作用,甚至带来危害。

一般说端午节卖的“百草把”,应该包括艾草、菖蒲、野山桃、茅草、山栀子,还可以配茵陈、车前子、柴胡、淡竹枝、金银花藤等。

其中,艾草、菖蒲、山桃、茅草、山栀子被视为端午节的吉祥之草,百草汤中必备。

粽子煮鸡蛋

当然,端午节期间,最担当得起主角的,自然是“粽子”——一直以来,连云港对于“包粽子”都有独属的地域特色。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鸭蛋或鹅蛋,吃完粽子再吃蘸盐的鸡蛋“压压顶”。

与时代同行,

承扬“端午文化”

港城充盈节日气息

▲昨天,市市场监管局与春辉苍梧幼儿园开展“端午节”讲述传统文化故事、包粽子等系列活动。

▲近日,江苏岀入境连云港边防检查站联合云山街道举办“粽香迎端午、情系贫困户”包粽子活动。

▲近日,江苏海洋大学在校留学生同远在世界各地未返校的留学生直播互动,“云”上共同体验端午习俗。

端午佳节

▲6月23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举办“品味鲜香粽子,感悟端午文化”职工包粽子比赛。

▲6月23日,灌南县举办“军民齐包粽,共叙端午情”活动。

▲6月22日,连云港市连云区南巷社区的居民们来到连云区消防救援大队,与消防指战员们一起包粽子。

▲6月22日,海州街道双龙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系列活动。

▲近日,新浦街道市东社区携手解放路小学郁州分校及老党员开展“党群齐包‘廉洁粽’,端午佳节倍思‘清’”活动。

▲6月17日,连云区宿城街道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开展“与爱同行、军民共迎端午”慰问活动。

▲6月16日,连云区海州湾街道大港社区举办“端午送清风香囊寄廉情”活动。

▲近日,在赣榆区城西镇望东村耄耋老人徐德英家,老人认真示范,将制作虎头鞋等传统手工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志愿者。

品民俗

迎端午

▲近日,赣榆实验幼儿园开展“品民俗 迎端午”主题活动,让小朋友们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对您说一句

端午安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