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军作战体系之中,被称为“三剑客”的是歼-20、歼-16和歼-10C,很多人因此轻视了装备数量庞大的歼-11B。实际上,歼-11B经过多年发展仍然是空军的绝对主力,而且在与苏-30MKI对抗时有能力将对方打得满地找牙。

歼-11B与苏-30MKI都发展自苏-27,前者是中国在国产化苏-27基础上发展来的,后者是俄罗斯在苏-27基础上发展来的。从外形上看,苏-30MKI增加了前翼,装备有矢量推力发动机,看上去要比歼-11B更加威猛。但是从两款战机的内在来看,歼-11B在制空作战能力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

相比苏-27SK,歼-11B的改进包括电子技术、雷达、操纵系统和发动机等多个方面。歼-11B的性能是逐批次在提高,采用了四余度电传纵系统,改进电子对抗能力,增加对地对海攻击能力。依靠中国远优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歼-11B采用了平板缝隙脉冲多普勒雷达,对3平方米雷达反射面积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00多公里,分辨高,抗干扰能力较强,标配武器是霹雳-12中距弹和霹雳-8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后期批次和最新升级版都换装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拥有了发射霹雳-15和霹雳-10E导弹的能力。

中国生产歼-11B的过程比较曲折,得益于2000年以后在钛合金和复合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进步,锻造精度和锻件质量大幅提升,3D打印技术也不断成熟。到2007年,歼-11B已经把空重降到了15吨级,结构强度大幅提升。换装涡扇-10B发动机后推重比也明显提高,空战推动比达到1.33。

苏-30MKI同样出自苏-27SK,俄罗斯自己并没有装备苏-30MKI,而是把这种当时号称“全球最强的”三代机卖到了国外。苏-30MKI实际上是苏-27的强化机体和改进机载设备版本,该机空重为17.7吨,载弹量为8吨,标准空战重量为22.5吨,其空战推比为1.22,实际上在动力方面要落后于歼-11B。苏-30MKI配备有NO10M“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电子扫描角度为40度,对于3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30公里左右,与枭龙战机配备的KLJ-7机械扫雷达差不多,这也是印度近年来着急找俄罗斯改进雷达的主要原因。

苏-30MKI比较骄傲的一点就是曾与美国F-15战机进行过较量,在近距离格斗时获得了优势,因此号称是亚洲最强大的三代机。事实上,一款武器好不好,从研制国是不是装备就能看出来,俄罗斯装备有苏-27和苏-35,但是偏偏没有装备苏-30MKI。该机说白了就是俄罗斯矢量发动机技术的试验平台,最后被虚荣的国家买走了。矢量发动机技术在苏-30MKI上只能在低速状态下迅速改变机头方向,瞬时机动性有一定优势,当飞机速度超过0.7马赫时就很难发挥作用。这项技术直到苏-35才实现了与战机机动能力的完全协调,中国当时引进了苏-30MKK,后来又引进了苏-35,正是避免了矢量发动机在当时不太管用还维护麻烦的问题。

问题来了,如果歼-11B与苏-30MKI空战结果会怎么样?答案是在中距空战中歼-11B战优,近距格斗时互有胜负。对中距空战起决定性作用是导弹技术和雷达,歼-11B的雷达有效探测跟踪距离是200公里,而苏-30MKI在130公里左右,两者雷达反射面积差距不大,主要看空空导弹的性能。歼-11B装备的是霹雳-12有效作战范围要大于R-77,中国也曾是R-77空空导弹的老客户了,后来扔掉了这种武器。因为该导弹并不是吹嘘的110射程,实际射程才60公里,霹雳-12是80公里。考虑到现在还有歼-11B被改装到可以发射霹雳-15的水平,如果两机进行超视距空战,苏-30MKI完全会被打得满地找牙。

如果进入近距格斗阶段,歼-11B的能否获得优势主要看配备的导弹。如果歼-11B仍然配备霹雳-8红外格斗导弹,而苏-30MKI是R-73空空导弹。R-73寻标器能看距导弹中心轴60度的目标,最大攻击距离为30公里。霹雳-8射程为15公里,引导头最大离轴发射角为20度。因此,霹雳-8从技术角度来看是无法与R-73抗衡的。歼-11B想要获得绝对优势就必须换装霹雳-10,该导弹领先R-73一代,可以与头盔显示器配合离轴攻击目标,甚至能向后攻击目标。苏-30MKI机动优势在0.7马赫以下,而现代空战格斗一般在0.8-1.2马赫之间展开,歼-11B还在整机推重比方面占有优势,因此双方可能互有胜负。

总之,歼-11B只要换装霹雳-10就能在各个作战环节实现对苏-30MKI的绝对优势。另外,歼-11B在很可能会在歼-16的指挥下作战,后者配备有大功率有源相控阵雷达,到时候苏-30MKI很可能在超视距空战阶段就会被落,就算进入近距格斗阶段,歼-11同样拥有强大的格斗战力,要知道该机是连续四届“金头盔”的获得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