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从生在帝王家,从出生那刻起就由不得自己。被人利用、算计、操纵。然而,通过甄嬛传,我却看到了

一个立体的雍正

甄嬛传是部经典之作,所有的内容都围绕后宫展开。前朝只是其中的点缀,但在我眼里,皇上也是有很多的不易。

1、太后催生

甄嬛传一口头,就看到了太后催生。之前在王府时,纯元皇后和宜修皇后的孩子都没能长大,四阿哥又是婢女所生,公主也不多,所以皇上的孩子并不多。

儿女承欢膝下是很多人的梦想,可是他偏偏是帝王,偏偏有太多的敌人。

稳定江山社稷是第一责任,守江山也是最重要的。

他和太后也不是寻常意义的母子关系,还是君臣。面对太后的嘱托,皇上不得不从。但他深知:即使遵循太后的命令,选了妃子,也只是在他劳累时的放松和解脱。

2、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他认识宜修在前,欣赏宜修的大度。可没想到,纯元来看望宜修时就走进了皇上的心里,那时的皇上还是王爷,年纪并不大。

年轻时的情窦初开,让这个少年的心紧紧跟着纯元。

看着她笑,看着她哭,看着她做少女做的事,不放过她每一个动作,欣赏她每一次微笑。

原以为这样的日子可以持久,却突然有一天纯元离开了。不知道是原因,她离开的悄无声息,找了很多的太医去看,也没能出结果。

自此,纯元在皇上的心里,是一个不可说的秘密,也是不可言尽的伤。

他曾想过两个人的无数可能:在御花园里荡秋千,在圆明园赏花,在秋风中赏月。生几个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一切却不可能了。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甄嬛、皇后、华妃、安陵容、祺嫔、早期的眉庄,都是皇宫里最爱皇上的女人。

但我认为,最爱皇上的女人不是甄嬛也不是皇后,而是华妃。

我之前在b站看过叫禾苗的up主分析说:在时疫面前,皇后、华妃、甄嬛对皇上的态度,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皇后通过时疫继续宫斗,甄嬛为了眉庄洗刷冤屈,只有华妃,心心念念想的是皇上,是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本宫就看不得皇上着急"。急皇上所急,为了皇上不睡觉不吃饭。

我完全同意以上观点,这就有点类似我上面讲的皇上对纯元皇后的感情,是一样的,因为华妃心里装的全是皇上。

皇后心里除了皇上,还有皇后的尊严和母家的荣誉和地位,为了这两个,就算迫害了皇上的子嗣也无所谓,本质上来说,皇后更爱自己。

甄嬛与眉庄自幼相识,一起长大,真论起皇上和眉庄在甄嬛心里的分量,就算是有老公滤镜,就算皇上能护甄嬛周全,皇上或是后来的果郡王也还是不如眉庄。

甄嬛与眉庄的感情也许无关时间和对错,但只要是一方有难,另一方一定拼尽全力护对方周全。

相反她对皇和眉庄则就不能这样了。

而华妃呢,自小是家里宠爱的小公主,哥哥护她,父母爱她,所以没有吃读书的苦,也没有遭太多平民生活的罪。

进入王府,被封为侧福晋,欲拒还迎的性格深受当时还是皇上的喜爱,为了皇上,她可以付出很多。

看着皇上不吃桌上的包子,晚上就让人把包子拿到远处。这份感情,就算是细腻的甄嬛也是比不上的。

祺嫔、安陵容对皇上就不用说了,看中的是皇上的权势。

早期的眉庄也曾想过像皇上对待纯元那样,但她太过于单纯,容易被算计,所以后来也失去了信心。

如果没有年家的势力,也许华妃真的可以成为完全代替纯元的人,和皇上共度一生。

3、前朝后宫为一体

甄嬛、华妃、祺嫔、安陵容、沈眉庄都是父亲任职的妃子,她们父兄的一句话往往可以左右皇上对于她们的态度。

从祺嫔入宫,皇上大概能猜到她和她母家的目的。祺嫔的丫鬟说过"老爷说了,小姐入宫是要出人头地的。"从侍寝的情况也多少能看出来,祺嫔是真的想要争宠。

但同样的道理,她没读过多少书,轻而易举就被皇后收入麾下,还被皇后利用。甄嬛离宫后,祺嫔应该是承宠最多的人,但是她完全没想过为什么她没有怀孕,只计较自己是否受宠。

皇后也正是抓住了祺嫔父女这一点,没读过多少书,便于利用,搞的前朝后宫都为自己所用。

皇上也清楚瓜尔加鄂敏的行为是受祺嫔所指,但他疑心重,眼里揉不得沙子,所以甄嬛父亲被弹劾时,还有甄嬛的态度,容不得他多思考,就处置了甄嬛父亲。

这也是为什么皇上不愿意华妃生孩子的原因,一旦生下皇子,即使是个公主,前朝、后宫也都会被年家左右。

结语:

在《甄嬛传》前期的剧情中,我们多少能看出皇上本人对于十七王爷是羡慕的,因为他也曾做过王爷,也曾逍遥过,不必烦心国家大事,做好自己分内的即可。可是他偏偏是皇上,偏偏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所以自己也是无奈。

我在看《甄嬛传》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甄嬛的视角,但从太后的口中也能知道皇上一国之君的无奈。影视剧中的人物尚且烦心,真实的雍正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进一步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