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瞭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贊

很多人一直在討論,這世界上,什麼事最難,相信這時候,如果有人說“帶孩子最難”,寶媽們一定會舉雙手雙腳贊同。

縱觀整個地球,相信沒有一個寶媽會認爲“帶孩子”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每每被熊孩子們折騰得快瘋掉的時候,很多寶媽會在心裏驚歎“快到3歲吧,到了三歲,神獸去幼兒園了,我也就解脫了”。

當然,三週歲可以讀幼兒園是很多幼兒園的規矩,但也有很多人或迫於工作或迫於帶娃的壓力,早早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他們認爲幼兒園生活更爲規律和嚴苛。

可以讓寶寶更好的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態度,而且通過集體生活,也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爲更好塑造全面人格做好鋪墊。

但是,很多寶媽在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上,只關注了一個歲數,其他的一概不清楚。但其實,幼兒園不是越早越好的。如果孩子還夠不着幼兒園的要求,那麼過早送進去無異於拔苗助長。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

前一段時間,寶媽倩倩又遇到了一個煩心事,她的兒子兩週三,就被她送到了幼兒園,本想慶祝一下可以有自己的自由時間,沒想到沒過幾天,倩倩就收到老師的電話,邀請倩倩去學校面談一些事情。

不明覺厲的倩倩到了學校,校長開門見山地讓倩倩的孩子退學,因爲她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平時還喜歡打鬧,不聽老師的話,導致一個班級兩三個老師幾乎都是圍着他轉,這樣對其他孩子而言,很不公平,他們得不到很多的關注,慢慢的其他家長都有意見了。

聽完校長的話,倩倩有點生氣,她覺得這些東西都需要老師來教,如果自己的孩子都會了,那還要老師和學校幹嘛,所以因爲這件事,他們鬧得很不愉快,後面她的孩子也沒有去上幼兒園了。

可能在很多家長眼裏,學校這麼做很過分,同樣都是孩子,難道熊孩子就逼他們退學,好學生就自己留着,這種做法是很明顯的雙標,讓人生氣。

當然,也有很多家長認同學校的做法,他們覺得學校是孩子學習規矩學習知識的地方,如果有人夠不到條件,還影響了別人,那麼學校是要採取措施的。

生活中很多寶媽都存在這樣的看法,“孩子只要三週歲就可以入園了。”“孩子如果三週還沒有入學,那肯定學的知識會落後”的確,孩子的年齡當然是入園的基本要素之一,但也不是唯一要素。

在國外,很多父母會故意推遲孩子入園的時間,他們並不希望孩子過早過快地成長,去進入到幼兒園那種環境中,他們覺得過早進入被管束環境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缺乏安全感。所以,在他們年幼的時候,他們更傾向於自己陪伴孩子。

而且,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沒有準備好,不足夠能夠進入幼兒園的環境,因爲他們知道,幼兒園並不是大鍋燴,還是有潛在條件的。

1、孩子要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

在幼兒園裏,每個孩子都要獨自喫飯,穿衣和疊被子,所以寶寶們一定要學會用勺子和碗獨立喫飯。此外,寶寶還要具有初步的自我解決生理需求的能力,在幼兒園不會尿尿拉粑粑會出現十分尷尬的場景,這對幼兒的心靈健全發育也起到阻礙作用。

而大部分幼兒園老師的精力有限,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孩子,顯而易見,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寶寶,可以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從而更好的成長。

2、具有初步溝通表達能力

寶寶只有具備初步的溝通能力,在學校的時候,才能表達自己的需求,老師才能幫助孩子。而且,會溝通,才能和同學們友好相處,這樣寶寶纔會逐漸產生對校園生活的歸屬感,進而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樂趣。

3、心理上做好入園準備

大多數的寶寶都很黏寶媽,所以突然的入園可能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不適。這也就是常見的,寶寶在幼兒園門口大哭大鬧,拖着媽媽不想上學的問題所在。所以,入園前,家長要做好孩子內心的鋪墊作用,最好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感受集體生活,爲日後的入園打下心理基礎。

所以,入園並不是年紀到了就可以,孩子是否具備入園的潛在條件,也非常重要。家長們可一定要上心了,畢竟幼兒園是孩子脫離家庭,第一個集體生活,如果上得很開心,有收穫。

那麼對日後的成長很有幫助,如果去幼兒園很不開心,很壓抑,那很容易給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所以,入園,年紀不是唯一條件,還要多方面考量哦!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贊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