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開國中將名爲皮定均,他的這個中將軍銜說起來還是主席欽定的。剛開始他只是被評爲少將的,主席在審閱過名單後,特意點出皮定均來表示:“定均有功,少晉中”。那麼皮定均都做過什麼對於國家來說有着突出貢獻的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皮定均出生於1914年,安徽金寨人,他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之家,父親早逝,母親改嫁,皮定均與自己的祖母相依爲命。那時候皮定均家裏很窮,爲了生存,皮定均甚至討過飯。艱苦的生活讓皮定均早熟,他很小就開始參加革命了,雖然年紀輕,但他的革命思想比很多老戰士都要成熟。之後皮定均參加了長征和紅軍的幾次反“圍剿戰”鬥,可以說他的軍旅生涯實在是太豐富了。

抗日戰爭時期,皮定均已經坐到了團長的位置,憑藉豐富的戰鬥經驗和多年來的歷練,他成功在豫西地區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他的戰術讓人眼花繚亂,什麼地雷戰、麻雀戰,總之只有別人想不到的,就沒有他做不到的。這讓敵人防不勝防,後來皮定均被派往桐柏地區,部隊經過改編成旅,人稱“皮旅”。

抗日勝利後,解放戰爭一觸即發,中原軍區遭到蔣介石的團團圍困,中原軍區面對着兵力是自己五倍之多的國民黨士兵,萬般無奈之下軍區領導只得讓皮定均去解主力之困。皮定均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使敵人將皮定均的部隊誤認爲了主力,真正的主力得以突圍。就當皮定均準備功成身退時,他們竟與大部隊失聯了,沒有了上級指示的皮定均無路可退,只得率隊和敵人周旋了整整24天,好在他們最好還是順利脫身了。

這也就是爲什麼主席會說他有功的原因,這場戰役可謂是中國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蹟,皮定均也因此成爲名將。新中國成立後,皮定均擔任了24軍軍長,率領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後擔任了蘭州軍區司令員與福州軍區司令員等職務。

1955年,授銜時皮定均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不過,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威猛的老將軍在晚年竟會死於空難。1976年,皮定均在指揮演戲時乘坐的直升機出現事故,撞毀在竈山之上,皮定均不幸遇難,終年62歲。

皮定均剛開始被葬在了八寶山公墓,可是後來豫西地區的百姓感念皮定均在抗日時期做出的貢獻,強烈希望皮定均葬在豫西地區,這樣當地人就能夠時不時去祭奠他了。於是在得到皮定均妻子的首肯後,皮定均的遺骨被分開遷移到了兩個地方:登封烈士陵園與皮定均遭遇意外的地方。

有的人肉體雖然死了,但靈魂不滅,他的精神也會不斷地影響着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我相信,像皮定均將軍這樣爲了中國付出了一輩子的人,歷史會永遠會銘記他的,無論他葬在哪裏,他都活在我們的心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