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水果要謹慎使用

秋分過後,天氣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增大,人體容易遭受各種疾病侵襲,因此須從飲食等方面加以注意。

專家提醒,有些美味的瓜果喫多了會損傷脾胃,要適可而止。 雲南省健康教育專家熊世傑說:“夏天喫西瓜是消暑的,在特別炎熱的時候,有的人一天甚至要喫幾個;進入秋天后如果喫多了,很容易發生嘔吐、腹痛或腹瀉等症狀,這意味着你的腸胃已經有所損傷。

因爲,秋天人的脾胃大多處於虛弱狀態,加之天氣轉涼,喫多了陰寒性質的瓜果,腸胃自然會不舒服。”

專家介紹: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梨潤肺、消痰止咳;菠蘿利尿,對腎炎、高血壓患者有益;柑橘鎮咳潤肺、健胃;葡萄益氣補血、健胃利尿;柿子去煩生津、潤肺化痰、澀腸止瀉這些水果可以多食用

秋冬食補要“少辣多酸”

冬天人們愛喫火鍋,尤其是麻辣的。但是因爲秋冬是一個收斂的季節,辛辣食物是發的,如果此時再頻繁喫辛辣的食物,容易引起身體燥熱,上火、便祕、臉上長痘。另外辛辣食物入肺,容易傷肺,秋冬乾燥本身對肺就不好。

所以說雖然有“秋冬進補,春天打虎”的說法,秋冬季食補時還是要遵守“少辛多酸”的原則。

秋冬季節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秋冬季適當喫酸性食物卻很有益處。酸性食物比如醋能軟化血管,預防心血管病發生。同時酸性食物還能美容,對於愛美的女性更應該要多喫酸了。酸性食物除了醋外,還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蘋果、橘子等偏酸性食物。

另外,在食補上要多喝開水、淡茶、牛奶、豆漿,還應該多喫蘿蔔、芝麻、蜂蜜,還可以適當喫些鴨蛋、動物肝臟、海帶、魚等祛火的食品。

秋季“九飲”防感冒

秋季天氣變化異常,容易患感冒。下列“九飲”能增強人體抵禦“外邪”的能力,晚上睡覺前飲用,可以有效地預防感冒的發生。

1.蔥白飲:大蔥白100克,切碎煎湯,趁熱飲。

2.薑茶飲: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湯,趁熱飲。

3.菜根飲:大白菜鮮根200克,切片煎湯,趁熱飲。

4.姜棗飲:生薑5片,大棗10枚,煎湯,趁熱飲。

5.蘿蔔飲:蘿蔔適量,切片煎湯,加食醋少許,趁熱飲。

6.三辣飲:大蒜、蔥白、生薑各適量,煎湯,趁熱飲。

7.薑糖飲:鮮薑末3克、紅糖(或白糖)30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8.桔皮飲:鮮桔皮50克,糖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9.菊花飲:菊花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秋季喫魚有效預防骨質疏鬆症

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 祖國醫學認爲食魚要講究對症,對症喫“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下面列舉常見魚類的藥用性能和食療作用,供選擇食用時參考。

鯽魚:又名鮒魚,味甘性溫。功效爲利水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清熱解毒等,主治浮腫腹水、產婦乳少、胃下垂、脫肛等症。

帶魚:可補五臟、祛風、殺蟲,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皮膚乾燥者尤爲適宜。可用作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輔助療法。常喫帶魚還可滋潤肌膚,保持皮膚的潤溼與彈性。

青魚:有補氣養胃、化溼利水、祛風解煩等功效。食用可治療氣虛乏力,胃寒冷痛、腳氣、溼痹、瘧疾、頭痛等症。所含鋅、硒、鐵等微量元素,還有防癌抗癌作用。

鯉魚:味甘性溫。有利尿消腫、益氣健脾、通脈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腫、乳汁不通、胎氣不長等症。

草魚:又稱鯇魚,有青鯇、白鯇兩色,味甘性溫,有平肝、祛風、活痹、截瘧之功效。

鯇魚:肉厚而松,治虛勞及風虛頭痛,以其頭蒸食尤良。 泥鰍: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氣、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

泥鰍:肉質細嫩,營養價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溼熱黃疸、小便不利、病後盜汗等症。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喫魚,這些疾病是: 痛風患者,因爲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喫或不喫魚,因爲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噁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脣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