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接受媒體採訪的苟晶

聊城冠縣農家女“陳春秀”被頂替事件,“相關部門”還沒有完全給出結論。濟寧的“苟晶”遭高三班主任女兒頂替事件,卻基本上已經“坐實”。據悉,“苟晶”的高三班主任曾寫過“懺悔書”(道歉信),並且在這次輿論發酵之後,涉事班主任帶着妻女和女婿趕往“苟晶”的老家,給“苟晶”的母親送去水果牛奶及一些錢(父親兩年前過世),請求和解。隨後,涉事班主任又趕往“苟晶”工作單位,希望見到“苟晶”,但“苟晶”並未與班主任直接見面。

對於“苟晶的追問”來講,其實跟“陳春秀的追問”還不太一樣。作爲農家女“陳春秀”而言,她只是想繼續上大學,卻發現自己“已經上過大學”。而“苟晶”就不同,她除卻對自己曾經的班主任感到心懷不忿,更多是想知道,自己是怎麼被頂替的,其中的“操縱者”是誰?

因爲,“苟晶”在接受媒體時稱,她母親把錢又還給班主任。因爲,她們“不是衝着錢”,也“不是想要道歉”。坦白講,“苟晶”的態度已經很明確,就是想跟改變她命運的“操縱者們”死磕到底。目前,“濟寧的多部門”已經介入調查,稱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佈。

說實話,到此爲止,“苟晶”的“擊鼓鳴冤”就算徹底進入正軌。雖然,她強調自己可能“被頂替2次”,但是,目前“基本能坐實”的就是她老師的女兒,至於“第二次被頂替”則需要“進一步查證”。不過,對於“苟晶”的班主任來講,無論是早年的“懺悔書”(道歉信),還是就近發生的“上門和解”。其實,都表現出較爲醜陋的一面。

作爲一個老師,而且還是高三的班主任,非但不換位思考頂替給學生帶去的後果,反而近水樓臺,讓自己的女兒成爲一名“頂替者”。對於這樣的操作,這樣的人,如果僅是聲淚俱下地寫過“懺悔書”(道歉信),誰也無法確信他真的是良心發現。

只是,“這一切”,從這位“班主任”兩次“登門拜訪”,就足以說明他依然沒有反思。因爲,直到“苟晶”在23年後講出真相時,他依然還是想方設法的進行“補鍋”,而非將自己曾經幹過的“勾當”,“一五一十”的講出來,並且供出更多“操縱者”。

要知道,當初“苟晶”能收到班主任老師託人轉交給她的“懺悔書”,其實,也是緣於“同鄉的無意發現”(北京某院校也有一個叫“苟晶”的人,但不是真正的“苟晶”)。所以,此“懺悔書‘根本不是“真情實意的懺悔”,而是害怕事情鬧大,搞得一出“苦肉計”。

因爲,從時間線來看,涉事班主任老師的操作,都是被動的操作。但凡,是出於“良心發現”,可能“苟晶”也不會耿耿於懷,直到23年後,還要將班主任老師祭出來,進行一場直搗黃龍的大抄檢。所以,作爲涉事班主任,請不要再做無謂的掙扎。

因爲,作爲“苟晶”來講,所謂的“不是要要道歉”,而是要“真相和答案”。其實根本上而言,還是覺得涉事班主任不夠真誠,反思不徹底。因爲,直到今天,在“登門拜訪”時,還在問苟晶媽媽,你是不是還有個孫女要考高中。苟晶覺得,這是一種“隱形的威脅”。

與此同時,“苟晶”並未和班主任直接見面,其實也是正確的。因爲,“苟晶的同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涉事班主任在尋找“苟晶”時騙他(她)們說,是“苟晶”的親戚,並直接衝進廠區內。並強調說,“苟晶”和他女兒有點矛盾,需要解決一下。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苟晶”既然敢於站出來揭露醜陋,就意味着早已看透醜陋的把戲。所以,怎麼會沒有防備呢?而作爲涉事班主任來講,你都到火燒眉毛的地步,還在繼續打馬虎眼,搞私了把戲,這種時候,任何人站在“苟晶”的立場上,都可能會死磕到底。

因爲,這場抄檢本身,不只是個人的問題,也是社會性的問題。並且,我們會發現,作爲“頂替者”而言,家庭都是“非富即貴”或“內部人士”。這就說明,對於“陳春秀”和“苟晶”而言,可能“頂替者”和“頂替者的家人”從來就沒有把她們當人看。

不得不說,作爲“苟晶”的班主任,無論是“懺悔書”的轉交,還是“兩次登門拜訪”,其實都並沒有真正在意過“苟晶”的想法,只是天真的認爲,“苟晶”和他的想法一樣,爲所謂的利益,會選擇苟且偷生。這方面,雖然“苟晶”多次強調自己可以體諒老師作爲父親的苦心,但是,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可能早已把老師的面目,踩在腳底下。

作爲涉事的班主任你不妨換位思考一下:你的女兒想要更好的前途,人家的女兒難道不想嗎?你作爲老師,可能無數次跟自己的學生提到高考是跨越階層最有效的途徑,可是你卻硬深深的把“苟晶”的“上升通道”堵死。好在,蒼天有眼,“苟晶”終於還是活出人樣。

並且,也沒有被現實的骯髒打敗,而是選擇在23年後,說出自己的委屈,並決定與卑鄙無恥的操縱者死磕到底。當然,“這一切”也歸功於“系列頂替事件”的催化。因爲,當有更多人願意不畏艱難去求真務實時,就意味着有更多人可以“免於被頂替”。

於此,作爲“苟晶”的班主任,現在最怕的可能不是自己的名聲,而是擔憂他女兒的未來。畢竟,他已經將近八旬,名利應該看淡。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可能“登門拜訪”比“懺悔書”更爲真實一些。然而,可惜的是,都屬於被動的行爲,還是看不到太多誠意。

並且,我們也要知道,有些錯誤是不能被原諒的,只能被釘在恥辱柱上,或者“以死謝罪”(頂替者“獲得的一切”要交出來)。畢竟,人生不可折返,青春更是無法回頭。就“苟晶”而言,好在現在的生活還算不錯,要不然,出現這樣的結局,更是無法面對。

但是,作爲一個正常人,當知道自己的努力成爲別人的墊腳石時,不免會心生憤懣。所以,“苟晶”說要的不是道歉,其實只是不想戳破殘酷的現實而已。因爲,當調查漸入佳境時,意味着“涉事班主任”及其女兒,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