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門,就是高度爲珠峯三倍的太陽系最高火山“奧林匹斯山”;打開窗,就能看到長達4000公里的太陽系最大峽谷“水手谷”。這樣的寶藏居所,就位於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火星。

“因爲有了房,所以多了個故鄉”。在北上廣深遙不可及的高房價面前,要不要考慮去隔壁星球考察一番?

(圖片來源於網絡)

液態水湖,讓移民“紅色星球”不再是夢

在火星買房,不只要考慮能否炫炸朋友圈,還要考慮能不能容得下身體和靈魂。

太陽系中,金星和火星都是地球的近鄰,不過考慮到金星上的環境太嚴酷,果斷放棄,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且距離第二近的行星,火星和地球的傾斜角極爲接近,因此火星也擁有分明的四季。火星周圍籠罩着的大氣層,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其次是氮、氬,以及少量的氧和水蒸氣,火星大氣層與地球大氣層都存在氮,這是火星與地球最大的相似之處。

此外,火星和地球的自轉週期非常接近,火星自轉一週爲24小時37分22.6秒,所以,火星也懂夜的黑,其白天、黑夜的時間和地球相近。如果人類移民火星,晝出夜伏的習慣幾乎可以無縫銜接。再加上火星上有大量的含鹽水體,意味着不少區域曾是海洋,這些都爲移民火星釋放了“宜居”信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窗口將啓,打包行李瞄準更遠的深空

解決了可不可以去的問題,下面一步,是怎麼去。畢竟,作爲地球的“塑料姐妹星”,火星與地球若即若離,最近也要5600萬公里,跑遠了就是4億公里。好在這波“剛需客”趕上了好時候。火星大約每隔26個月就會與地球達到極近值,2020年,恰逢火星探測窗口期,分別由中國、美國、歐盟、沙特主導的火星發射任務將陸續展開。

在我國,早在完成"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之後,開展深空探測就成爲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2016年1月11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批准正式立項,計劃將在2020年擇機發射,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火星探測器直接送入地火轉移軌道入口。

如果說火星自帶的“宜居”屬性讓移民成爲可能,那麼航天技術積累和火星觀測研究,則讓人類具備了“離開自己搖籃”的能力。

裝備夠硬,火星穿行之路不坎坷

到達火星後,免不了要四處走走看看選個心儀的黃金地段。整體來說,火星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礫石遍佈,南部是古老、充滿隕石坑的高地,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火山地形穿插其中,衆多峽谷分佈各地。想在這樣的地方穿行,靠雙腿顯然不現實。

美國曾經公佈的一輛可搭載4名宇航員的火星車,外觀看上去更像是越野車,其實,不少火星車都是基於越野車設計。這是因爲越野車強大的通過性、脫困性和可靠性,是應對火星複雜路況的必備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管是“上天”還是“落地”,中國都已有部署。中國火星探測計劃是“天地組合”協同工作,“天”,即火星軌道器在“天上”圍繞火星運行,“地”,一則指的是衝在前線、通過軟着陸巡視探測的火星車,二則是幕後助力的中國火星探測工程用車BJ80。

沒錯,曾經在探月工程中完美上演“天地大戲”的北京越野,再次牽手中國航天,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開啓全方位戰略合作。藉助非承載式車身、後橋差速鎖配合分時四驅系統、累計390萬公里越野道路可靠性試驗的越野能力積澱,成爲火星版“有車有房”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火星的“神祕面紗”會被揭開,移民火星也不只是電影中的情節。那時,鑽研了多年的“火星文”,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