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總被嘲笑說是一個西方國家中的“文化沙漠”,既沒有歐洲大陸各國的悠遠歷史,又沒有美國轟轟烈烈的建國曆程。澳洲人一說話還會引人發笑,澳洲人也不會穿着打扮,連電視主持人都穿得跟上街買菜的大媽一樣。

可就是這樣“土得掉渣”的澳洲,卻在“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疫情之中成爲了最有秩序,控制得最好最快,上下同心,危機和長遠利益兼顧的國家之一。

尤其是疫情尚未褪去,BLM運動在全球風起雲湧,美國和歐洲大陸竟開始出現羣體性報復事件,包括打砸摔毀有污點的歷史人物塑像等等行爲。而澳洲除了幾次BLM遊行之外(活動組織者還被政府罰款,原因是聚衆遊行有造成疫情反彈的危險),沒有見到任何暴力極端事件。

在澳洲生活的我們不免感嘆自己的幸運。世界亂成了一鍋粥,澳洲還能偏安一隅,不免引人思考,究竟澳洲有哪些“得天獨厚”,才能如此被上帝垂青?

凱爾特民族的懷疑精神

澳洲有一句老話,就是:英格蘭人定法,蘇格蘭人掙錢,愛爾蘭人搞笑。被不列顛流放到澳洲的“犯人”,還有爲了淘金來到澳洲的愛爾蘭人都對英國的權威嗤之以鼻,但這些人往往都不是極端主義者,也通常不會成爲激烈的反對派。這種態度植根在澳洲文化土壤裏,讓澳洲人天生反感“ratbaggery”,這個詞的含義裏包括裝腔作勢、利己主義、傲慢自大。

強制性投票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爲數不多執行強制性投票制度的國家之一。支持強制性投票制度的結果就是,選舉出來的政治代表比較中立,因爲政黨必須要爭奪主流社會選民。

強制性投票還有一個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讓每個成年的公民都保持最低的政治參與度,包括很多高知公民,即使他們對政治毫無興趣。讓對政治不感興趣的人的投選票,才能保證選舉結果的“正向分佈”,也就是不會走極端。

設想一個民選社會如果不是強制性投票,那一定是關心政治的人才會去投票,而有些“關心”會走向“狂熱”,而政黨往往能利用這種狂熱煽動民意,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目前的美國就正走向這種深淵。

特殊的地緣情況

澳大利亞雖然地處一隅,是個海外孤島,但絕對地理位置上離亞洲比離美國更近。既要跟亞洲做貿易、做友鄰,國家安全上又得尋求美國的庇護。說在夾縫中求生存有點過了,但權衡利弊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首鼠兩端。然而反過來,這種不斷權衡和調整的過程也是一個偏離極端主義的過程。

世界最好的移民制度

澳洲的移民制度是抵禦極端主義最好的盾牌。澳洲是OECD國家中移民比率第一第二高的國家,也是政治穩定性最高的國家。而澳洲的移民制度最明智的一點是偏好技術移民,而不是特定種族的移民,這吸引了大量亞洲國家的高技能高素質移民。這些亞洲移民往往比澳洲本土人更勤奮,更傳統,而宗教參與度也更高。

他們非常珍惜澳洲的穩定民主的環境,他們更是社會穩定和社會傳統的擁躉。當然,移民也讓澳洲不至於陷入老齡化。總之,移民制度保持了澳洲的活力、傳統和穩定。

學界和宗教界的正統

在澳洲,不管是學界還是宗教界,都爲澳洲社會培養着健康的世界觀。

宜人的氣候

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這些組成了澳洲人的生活常態。極端分子想在週末組織一場啥活動,澳洲人會想想算了,我還是去海邊吧。

分析這麼多,一句話總結,澳洲對極端主義有羣體免疫,這將使這個國家保持和平穩定下去。對於我們華人移民來說,澳洲的這種中庸也是我們熱愛這個地方的原因。澳洲人不像歐洲人那麼端着高高在上,也不像美國人那樣自大傲慢;澳洲口音既沒有英音那樣緊繃,也沒有美音那樣油膩,土是土了點,但是一句“No worries”,帶着澳洲人的陽光微笑,能讓人愉悅一整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