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率军犯边,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却兵败被俘,经于谦等大臣提议和孙太后首肯,留京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是为明代宗。次年,明英宗朱祁镇被放归京城,但旋即便被朱祁钰囚禁南宫长达七年。

夺门之变

可以说,对于重新归国的朱祁镇,朱祁钰是防范甚严,然而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之际,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却迅速将朱祁镇重新扶上皇位。那么,在位八年的朱祁钰,为何如此轻易便被赶下了皇位呢?

原因之一:皇帝病重储君不明,给了朱祁镇夺位机会

朱祁钰继位虽是临危受命,乃权宜之计,但在皇位稳固之后,他却并不想就此放弃这偶然得到的权力,这点从其对迎回朱祁镇的态度就可以看出,而为了稳固皇位,他不仅将重新回国的朱祁镇囚禁,同时通过易储将明确了君臣关系。

储君乃是“国之根本”,乃是确保皇位顺利传承的有力保证,只要储君得以确立,那么即使皇帝突然重病或驾崩,那么朝廷也能确保皇位传承。因此,朱祁钰在皇位稳固之后,便不惜通过贿赂大臣,废黜了太子朱见深(明英宗朱祁镇之子),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储君。

然而,令朱祁钰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朱见济被立为太子的次年,即景泰四年(1453年)便夭折了,而朱祁钰又没有其他儿子,因而导致此后储君之位虚悬。因此,当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病重之时,关于谁来继承皇位便产生了分歧,大学士王文、宦官王诚等拥立襄王朱瞻墡世子,而礼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于谦等则倾向于复立朱见深。

虽说朝中大臣没有明确拥立朱祁镇复位者,但朱祁镇作为曾经的皇帝,如今的太上皇,也并非就没有重新登上皇位的资格。因此,在朱祁钰病重无法理政的情况下,对于石亨等人拥立朱祁镇,大臣们虽然错愕,但却很少有人明确反对

原因之二:朱祁镇虽然兵败被俘,但朝中仍不乏支持者

朱祁镇虽然遭受了兵败被擒的耻辱,但作为一个在位十四年的帝王,朝中不可能没有支持者,这点从朱祁钰对朱祁镇的防范之严密就可以看出来。

作为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在儿子兵败被俘之后,同意了立朱祁钰为帝,但却在立其为帝之前率先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此举用意极为明显,即并不想就此将皇位交到朱祁钰一脉手中,就是在表明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朱祁钰只不过是代理执政而已。

之后,瓦剌因内部变故,意图与大明议和,并且表示愿意将朱祁镇放归大明,此时朱祁钰明确表示反对,但却遭到了朝中上下全面反对,就连对其有拥立之功的于谦也对此极为反对,而负责出使瓦剌的杨善更是在没有朱祁钰表态的情况下,便将朱祁镇接了回来。

此后,朱祁钰意图改立太子,此举又招致朝中大臣的反对,虽然他最终将反对的声音压了下来,但朝中仍有反对之声,例如朱见济夭折之后,贵州道监察御史钟同便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结果被朱祁钰下狱杖死。

从以上种种不难看出,朱祁钰虽然在位八年,但上至太后、下至朝臣,仍然不乏朱祁镇的支持者,而这也是朱祁镇发动政变复辟之后,能够迅速坐稳皇位的重要原因

原因之三:政变发生速度太快,朱祁钰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纵观整个“夺门之变”,这次政变的过程可以说极为顺利,根本没有给朱祁钰应对的机会,而政变之所以如此顺利和迅速,与发动政变众人的身份,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来看看发动“夺门之变”的主要成员,石亨作为深受朱祁钰重用之人,乃是武将集团的领军人物之一,且直接掌握着皇城钥匙;右都督张𫐄则直接掌管京营,可以就近调兵平息乱局;宦官曹吉祥则利用宫中便利,趁机取得了孙太后对复辟的支持。

此外,朱祁镇太上皇的身份,也令宫中侍卫在未接到命令的情况下,根本不敢擅自抵抗,甚至不敢阻挡众人入宫,例如政变队伍到达东华门时,守卫虽然大声喝止,但在得到对方是太上皇的答复后,立即便打开了大门。在这几人的联手发动之下,整个政变过程兵不血刃、极为顺利,等到大臣们次日上朝之时,这才发现皇位早已换了主人,而面对既成事实,谁又敢单场反对。

政变之顺利,以至于朱祁钰根本毫无察觉,直到朱祁镇重登皇位,朱祁钰这才得知消息,如此情况之下,就算朱祁钰有支持者,在没有提前准备的情况下,又如何来得及应对。

原因之四:朱祁钰对兄长虽然防范甚严,但却没有防备政变爆发

朱祁镇重返大明之后,朱祁钰迅速将其囚禁于南宫之中,一关便是八年,而为了防止皇位受到威胁,朱祁钰对兄长可以说是防范甚严,或许正因如此,使得他放松了警惕。

在朱祁镇被囚南宫的七年里,朱祁钰不仅命人将南宫大门上锁灌铅,连食物都只能通过小洞递入。为了防止皇位受到威胁,朱祁钰不仅加派锦衣卫严密看管南宫,更是下令将南宫附近的树木砍伐殆尽,从而杜绝朱祁钰私下与外人见面。

与此同时,朱祁钰对于南宫的日常用度也是限制极为严格,吃穿不足之下,朱祁镇的原配钱皇后甚至不得不自己做些女红,托人带出去变卖,以补家用。可以说,朱祁镇归国后虽然贵为太上皇,然而非但没有享受到任何太上皇的待遇,反而是在惊恐不安之中度过了七年的软禁生涯。

或许正是由于朱祁钰认为对朱祁镇已经限制到了极点,导致他放松了警惕,根本没有对政变做出防备,以至于在政变爆发之后,朝廷根本没有办法有效应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