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企業家公衆號

消費互聯網和企業服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好生意的特徵是非常不一樣的,但有三個最重要的核心原則可以遷移複用。

口述 | 晨興資本創始合夥人 劉芹

採訪整理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璇

編輯 | 馬吉英

圖片來源 | 視頻截圖

北京時間6月26日晚,全球實時互動雲服務商聲網Agora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爲“API”,成爲“全球實時互動雲第一股”。聲網開盤價報45美元,較20美元的發行價暴漲125%,截至收盤,聲網股價暴漲152.5%,報50.50美元,市值達50.6億美元。這是to B賽道又一成功上市的創業公司。

晨興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日前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解析to B賽道的投資邏輯,聲網是晨興進入to B賽道最先投資的企業。劉芹的口述,有助於你瞭解聲網以及to B賽道的價值所在。

以下爲劉芹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口述的內容:

2013年的時候,消費互聯網一片紅海,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我們開始思考下一個大藍海和趨勢性機會,尋找科技創新變量所帶來的範式變化,也是在這時,我們逐漸關注到企業服務賽道。

當時,這個賽道還不明朗,沒有太多標的,所以我們試圖通過少量精選的投資來演進和建立對這一賽道的認知。這時WPS和聲網Agora進入我們的視野中。

WPS是雷軍介紹的,雖然我們當時對企業服務的認知還在非常初期的階段,但是它有兩方面非常吸引我,首先這是企業應用中少有的通用型產品,個人或是不同體量的企業都可以成爲它的用戶。另外,當時還出現了兩個核心變量,一是移動互聯網出現,帶來了大量的新用戶和新的應用場景,二是Office開始轉爲訂閱模式,成爲雲化的應用。這些都給WPS帶來了新的機會。

聲網Agora是全球實時音視頻雲領域的開創者,創始人趙斌曾任YY的CTO。投資Agora,更多是因爲我們對創始人的認可。我們認識了十幾年,這是我第三次投資他,他對技術有着長期的信仰和願景,堅信下一代互聯網是實時互動的互聯網,希望幫助人們邁向下一代互聯網。

這是我們在企業服務領域投資的1.0時代,通過幾個標的公司,把我們對好生意的理解和對技術變量的可能性做觀察和實踐。

把to C投資方法論遷移到to B領域

我們過去十多年積累了一些自己的投資方法論,這些方法論幫助我們在to C領域找到了一些非常優秀的企業。這裏面最重要的三個核心原則是:

1.堅持尋找優秀創始人;

2.堅持尋找優秀的商業模式;

3.堅信“科技進化論”這個概念,即在一個進化的環境中,總會出現一些“基因突變”的新物種,顛覆舊有的行業格局。

在投資企業服務賽道時,這三個最重要的核心原則是可以遷移複用的。消費互聯網和企業服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它們好生意的特徵是非常不一樣的,但是這些特徵背後的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用這個底層通用的框架可以跑出來不同的行業觀點和認知。

2018年,我們正式把企業服務列入消費互聯網、醫療健康、人工智能之外的又一大核心投資領域。核心賽道主要有幾個考量標準:1.是否出現長期性、趨勢性的技術變量?2.是否有大量優秀創業者進入這一行業?3.是否有有痛點的需求場景和可行的商業模式出現?

圍繞這幾個點,我們當時看到幾個現象。首先,萬物上“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持續發展,這些技術變量的出現讓行業格局發生板塊性的變革;其次,大量優秀人才回國創業,從大學、大企業裏出來投身這一行業;最後,各種應用場景井噴式出現,商業模式應運而生,訂閱制、按需定價的模式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企業服務賽道在中國的後發優勢

消費互聯網的後發優勢,大家都已經看到了它是怎麼發生的。2000年左右,互聯網在國內開始普及,把當時美國最新的技術基礎設施引進並與中國廣大的人口和需求結合起來,造就了中國轟轟烈烈的數字經濟產業,比如移動支付和電商都是後發優勢的體現。這是中國創新經濟中的一個核心邏輯。

同樣的後發優勢正在企業服務賽道上演。美國在八九十年代已經完成了信息化浪潮,而中國公司的信息化剛剛開始,這對我們來說恰恰是機會。更重要的是,在消費互聯網領域,中國企業主要是應用層的模式創新,但在企業服務領域,中國企業在底層技術架構和應用層都可以有創新。

我個人有一個大膽的判斷,消費互聯網的演進,最早是三大門戶時代,之後是BAT時代,現在進入到後BAT時代,企業服務行業也會有類似的演進過程,我們現在可能進入了出現第一批頭部公司的階段,有點像三大門戶時期。整個企業服務賽道還在相對早期的階段,我們對這個賽道有更長期和更高的預期,未來一定會出現自己的BAT,甚至更大的頭部公司。

但跟消費互聯網不同的是,企業服務的頭部公司所在領域會比較分散,形態也會更多元化,不會像三大門戶時期那樣聚焦,從基礎設施層、應用層和產業層都有可能出現大公司。在基礎設施層,會出現技術導向的基礎設施或技術賦能的公司,可能是芯片、軟件或新的技術基礎設施。在應用層和產業層,跨行業應用和垂直行業應用都有可能出現大公司,比如利用SaaS軟件賦能行業的平臺型公司,像我們投資的大搜車,就是用SaaS軟件把中國大量的汽車經銷商數字化,搭建下一代的汽車營銷平臺。

企業服務與消費互聯網還有一個不同點在於,大部分公司成立之初就有收入,但因爲企業客戶購買決策相對理性,所以增長速度相對線性,很少出現爆發性增長。但我們也堅信會有一些非線性增長的公司出現,可能他們剛開始是沒有收入的,但是隨着行業的發展和大勢的到來,會迎來爆發性增長,這往往是一個頭部公司的特徵。像Agora在2017年以前也是幾乎沒有收入的,但在2018年迎來了增長的爆發。

企業服務領域的瓶頸如何突破

企業服務領域目前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瓶頸。首先,需求大量出現,但中國企業對於按需付費模式的接受度還在一個逐漸演進的過程中。

其次是Product Market Fit,好的技術如何變成一個產品,讓產品找到用戶的需求,這個需求又要有普適性,這難倒了大批創業者。

另外,創業者需要做一些真正原創的、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而不僅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創業者要堅持投入,企業服務產品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定是以時間爲代價,需要一點一點地積累,等到各方面都成熟了,纔可能進入商業化場景。比如我們投的地平線和小馬智行,研發就要3~5年,當你咬着牙投入的時候,可能短期都看不到產品和應用場景,堅持投入到一定程度,就會取得突破。地平線機器人現在已經有汽車大廠的訂單出現。但在這之前,一定是長時間的積累。

這需要創業者有信仰,願意冒險,相信一些短期之內很難實現的事情,忍受短期之內非常困難的局面,堅持做正確的事。WPS是一個30年曆史的公司,今天他們等到了技術紅利的出現。Agora的創始人趙斌,從我認識他第一天起,實時互動就在他的血液裏,我開玩笑說他是一個API信徒。

作爲投資人,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創業者建立和強化他們的這種信仰,同時守正出奇,把理想主義和實踐結合起來。我和趙斌討論Agora做實時互動行業的方向時,曾建議他做視頻會議,當時Zoom在美國還沒有大規模應用,但已經出現一批手機上的會議系統。趙斌拒絕了,他要做的不僅僅是一個垂直應用,而是去做包括視頻會議、社交遊戲、教育等實時互動應用的基礎設施。我們作爲投資人會看到很多機會,但對企業家來說,他們只能選擇一個,那就是他們所信仰的東西。

到今天,我們在企業服務領域已經開始有些收穫了,一些早期投資的公司陸續上市。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賺了多少回報,而是堅定了我們對這個賽道的信心,讓我們變得更加樂觀、更加長期主義。

我們也要在執行層面有更多耐心,更早地去認識那些能夠抓住下一波重大機會的公司,我們願意花10年、20年去跟他們一起成長。也許今天他們還很小很不起眼,但一旦讓他們抓住機會、給他們時間,一定會成長出一批百億甚至千億美金的公司。

今天的投資已經進入到2.0的黃金時代,大量的投資機構都是從消費互聯網起家的,而現在需要在各行各業快速建立認知和投資能力。在快速出現的機會面前,如果一家機構不能建立駕馭變化的能力,就會面臨很大挑戰。一批能力沒跟上的投資機構將會被淘汰,或者機構會分化,一些機構變成單一行業的專業投資機構,一些機構變成跨行業跨地域的平臺型機構。我們希望成爲後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