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佳节,粽香飘满屋。虽说时代发展,想吃什么基本上都能买到,但是每年我还是喜欢吃亲手包的粽子。小小的粽子里包含的不仅是一粒粒米和红枣,其实是一种情怀和文化传承。

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所以粽子的味道也有着差别。每年这个时候,似乎都会有一场南北粽子谁更好吃的争论。其实,还是那句话,适合的喜欢的就是最好的。我家是北方人,所以更喜欢吃甜味的粽子。以往每年都是雷打不动的包糯米红枣粽子,传统经典,百吃不厌。

今年虽然换了食材包粽子,但依旧是甜口儿的。不再用糯米包粽子了,40年来第一次吃这馅的粽子,软糯香甜更好吃。

大黄米也叫黍子,含有的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大米和小麦,尤其是蛋氨酸含量,几乎是大米和小麦的两倍。平时可以用来熬粥,用它包粽子其实是受北京的一家老字号的启发。它家卖的黄米蒸糕是我很喜欢的,没想到用它包粽子味道更是出奇地好。

【黄米粽子】

粽叶,大黄米,红枣,马莲

做法:

大黄米和红枣提前四个小时以上浸泡。

2.粽叶和马莲清洗干净放锅中,再放1勺盐,加适量的水煮一煮,使用时不易破。

3.取一片或者两片棕叶,首尾对压着,将头部硬的地方用剪刀剪掉,折成一个漏斗形。

4.依次放入大黄米红枣和大黄米,均匀铺好,最上面一层铺大黄米,按实。包成粽子形状。

5.包好的粽子放入足够大的煮锅中码好,再盖上一个笼屉,不要按压。再用一个容器接水,倒入锅中,水量没过粽子。提示:一定不要用自来水直接冲到粽子上,那样容易将粽子冲散。笼屉不要取出。这一步就是煮粽子不易露馅儿的关键,当然,包的方法不对导致露馅的情况除外。

6.大火开锅后转小火,煮一个半小时。期间水不够的话不要加凉水,会影响粽子的口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