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此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和自己的儿子刘启开创了文景之治,而汉文帝也是一位亲民且深受百姓爱戴的皇帝,这主要得益于汉文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亲民措施。

第一,励精图治。历史上,但凡明君,需重用贤良之臣,远离奸臣。重用贤良之臣,可以更好地制定利国利民之政策,而远离奸臣,可以防止一个国家走弯路,大大减少底层百姓揭竿而起的可能。汉文帝在位期间,就任命陈平和周勃为左右丞相,功臣灌婴为太尉,并且远离奸臣,清除吕氏发动势力,这样就让国家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和平、无内乱的环境。

这样一个相对和平的大环境,给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可能。而在位期间,汉文帝也制定了许多利民措施,比如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将税率从原来的十五取一降到了三十取一,并且还有十三年全部免税,税少了,就等于百姓的收入增加了,其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所以汉文帝自然就受百姓爱戴了。

第二,汉文帝崇尚节俭。汉文帝在位23年,在这23年里,汉文帝从未搞过宫廷、园林这些大型工程,例如,有一次,汉文帝想要建造一座露台,找人一核算,发现需要上百黄金,大概是十个中产阶级的全部资产,汉文帝觉得太浪费了,于是就放弃了。在修建陵墓时,汉文帝也坚持一切从简的原则,不用金银玉器珠宝点缀,只用瓦器,并且要求自己的皇妃也要像自己一样节俭。不搞大型工程,就不用征调民夫当苦力,也少了一大笔开销,不用多征税,这对于维持老百姓的生活稳定极为有利。

可以说,在和平时期,一个皇帝节俭,底下的老百姓大概率是幸福的,汉文帝时期的百姓便是如此,因而百姓对汉文帝也愈发爱戴。

第三,汉文帝实行仁政,废除肉刑。汉初的统治者坚持黄老之学的统治思想,而黄老之学的核心之一便是要求“君正”和“法正”,在此影响下,汉文帝就废除了大量酷刑,改成了笞刑和杖刑。在秦朝,一个人犯了小错,可能就少个胳膊少个腿,脸上还可能被刺字,但在汉文帝时期,一般也就挨几下板子。虽说在某种意义上,废除肉刑是纵容犯罪,不过对于经常犯“小错”的普通百姓而言也是一个福音,再加上汉文帝取消了一系列株连法律,这些措施可以让普通百姓不再担心受怕,每天生活于恐惧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汉文帝确实是一位亲民、深受百姓爱戴的仁义之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