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根據相關研究,目前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非“旅行者”系列莫屬。早在幾年前它們就已經成功飛出了太陽系,爲整個人類文明探索宇宙收集了大量珍貴的資料。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旅行者”系列仍然在太陽系的邊緣,沒有進入真正的星際空間,但是它們能夠在漫長的飛行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創造出一個又一個奇蹟,絕對值得我們關注。

然而人們十分好奇,既然“旅行者”系列是上個世紀的科技產物,它們本身並沒有現在的探測器這麼先進,又是如何在僅有的燃料儲備支持下飛行了幾百億公里呢?

準確的說,在過去的近半個世紀中,“旅行者”系列已經飛過了211億公里,並且這個數字仍然在不斷更新。因爲它們的燃料還沒有徹底消耗殆盡,還能夠支撐一段距離的飛行,加上我們能夠收集到的信號越來越弱,所以科學家們還對它們的飛行生涯進行了預測。

實際上,“旅行者”系列並沒有擁有源源不斷的燃料供應,由於太空中沒有空氣,所以它們只要保持第三宇宙速度,就能夠依靠慣性飛行。因爲探測器的體積有限,無法攜帶大量的燃料,所以星際飛行同樣是擺在人類面前的一大難題。

科學家們表示,爲了儘可能減少“旅行者”系列的負擔,他們巧妙的藉助了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每當“旅行者”系列經過某個行星時,不但能夠藉機對此進行探索,還可以在引力彈弓效應的支持下獲得一定的動力。

也就是說,宇宙中的力被巧妙利用,可以成爲探測器飛行的重要動力。在“信使號”水星探測器的飛行過程中,它還成功利用引力彈弓效應實現了減速,從而順利到達水星軌道附近,同樣沒有依靠太多的燃料。

在未來,人類還將研製出更加高級的探測器,爲了給它們的飛行增加更多的動力,核燃料或許在未來可以發揮作用。不過在相關技術尚未成熟之前,科學家們認爲,行星的引力彈弓效應仍然可以被有效利用起來,這就是人類文明的智慧所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