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很多產品在追求創新和新業務上線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設計。那對於這些“錯誤”的設計,產品新人應該如何儘量避免呢?本文作者從虎牙和京東的案例出發,梳理總結了一些避坑小技巧,供大家一起學習和參考。

一、怎樣的網課設計能引起央視的批判?

6月8日 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一則監督新聞,直指各大互聯網平臺藉由網課名義藉機宣傳網遊。虎牙直播和鬥魚直播成爲了重點批評對象。

接着虎牙直播的“一起學”板塊已下線;鬥魚直播“教育板塊”的網遊廣告也已下線。

網課的需求,早在2月初就開始熱鬧了。各大平臺紛紛用實際行動支持者“停課不停學”。

我相信大部分平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廣告這樣打:

下載後的登錄引導,還是看到 遊戲的推薦。

實際的產品把學習板塊 入口藏的深深的 ,這是作何用意呢?

好不容易進去,遊戲廣告也是不會少的。

我的理解,從大產品發展的角度來看,這個學習板塊並不會給業務帶來非常大的增量。從蹭熱點的角度來說,這些大直播平臺這樣做,還是 顯得自己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

不過,如果真的是想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平臺去上課,這裏能達成目標麼?孩子們來了,能不被那閃爍的遊戲圖標吸引走麼?家長不投訴麼?

如果真想利國利學生,做個虎牙學習定製版APP,或者把這裏的功能做成一個小程序也可以呀。

所以,他們根本沒想真的爲孩子們提供學習的平臺。他們只是單純的做了一個熱點的跟進。這是一個 沒有頭腦的產品設計。

二、產品邏輯出問題,客服公關來扛刀

產品經理以前也總會自詡爲背鍋俠。

其實有時候,產品設計的出了問題,第一線迎上的往往是客服人員。如果出了更大的影響,就是公關出面了。

如:

當然,用戶日常若有不滿,第一時間一定找客服。

2017年11月末,我在在京東瞎逛時,推薦給我一個洗車的商品,我也沒細看,就買了,提示是衆籌,發貨會晚點。所以買完我就沒放心上了。

直到12月中旬收到短信說項目成功,已經開始安排物流。

接着就是漫長的等待,爲啥我一直沒收到貨呢?結果老家有人來消息,說有個東西寄過去了。瓶瓶罐罐的也不知道是啥。

拍來照片一看,爲啥我買的應該寄到廣州的衆籌商品到了老家?

於是我開始找原因。

Step 1:去京東訂單找歷史信息,無衆籌的單。

Step 2:去京東找衆籌入口,半天找不到。

好不容易進去了,發現,訂單的地址信息竟然不是我的京東默認地址!

爲了重現這個問題,我重新試着下了一個衆籌單,發現地址欄選擇的竟然不是我的默認地址。

我接着去京東嘗試下單,地址沒錯,是默認地址。

經過我產品經理的大腦,我猜測,衆籌這個單獨的業務體系在與京東體系的用戶信息雖然打通了,但是在部分數據的同步,並不完整。導致衆籌下單時,並未選擇默認地址。

而由於用戶慣性,默認地址一般不變,所以用戶選擇性的忽略了仔細查看。

更匪夷所思的是,京東衆籌獲取地址的邏輯更有意思。既不是最後時間,也不是收件人首字母排序,也不是地址首字母排序。

而這個地址,我已經2年未使用過。

加之兩個訂單體系不在一起,而在京東手機客戶端,無法輕易的看到衆籌訂單,我失去了修正錯誤的機會。導致發貨地址錯誤。

在短信告知中,僅僅收到項目成功,從未收到關於物流的任何信息,也就無從知曉物流情況。繼而導致失去最後一次拒收的機會。

綜上,東西寄錯了地方。

而且這個目的地,和我所在地,天南地北。

當然,抱着爲互聯網公司“發展“出謀劃策的角度,我及時的電話了客服。找了內部投訴通道。京東的大氣還是很值得鼓勵的(畢竟是真誠哥奮鬥了多年的地方),給我補發了一套。

當時,大半個月後,我再次看一下衆籌的地址邏輯,沒變。

而今天,我又打開驗證了一遍, 終於改了。

三、多想一步,學會平衡,避坑小技巧在這裏

由於我就是個互聯網領域的人,所以很多產品設計的奇怪的一些操作我也能找到。但是大部分用戶都是不懂得。

做互聯網產品,初衷不就是提升人類生活品質嘛。

所以這裏簡單分享幾個方法,產品萌新可以試試,在入行早期就形成這樣的習慣,減少以後踩坑的概率哦。

1. 減少用戶思考及選擇的操作

如前文用戶地址的默認選擇,產品經理是應該考慮到用更利於用戶操作的方式去實現的。

因爲這裏是兩個業務體系,所以他們做到了沒有特別的強調衆籌概念,但是在地址這裏的選擇上,卻超出了用戶的預期,沒有選擇京東的默認地址。

2. 重要信息二次確認,重要信息主動告知

在物流的信息上,直接影響用戶的收貨體驗,因此在訂單裏,信息裏,都要儘可能的快速的告訴用戶。

順豐這一點就做的不錯,不論是自己發貨,還是自己收貨,如果有了信息,就會推送一個信息到過來。讓用戶知道自己寄往哪裏,或者一個來自哪裏的快遞正在什麼狀態。

3. 產品經理在設計的時候,體驗的時候,一定要全面,發現一切可能的問題

當然,肯定很多小夥伴看完上面的故事後,一定會說,老闆要求這樣做,我們也沒辦法。

技術說數據同步代價太高,不值得這樣做。

沒錯,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我們都知道,總會有一些不可抗力會需要我們妥協。諸如:技術代價、賺錢壓力、監管監督、產品初心、用戶體驗等等。

在這裏,平衡必然會有很多因素去影響。

在這裏提出以下幾個思考的方向,大家可以綜合判定:

(1)什麼是企業不可挑戰的底線?

譬如騰訊的科技向善,不善良的事情絕對不做。所以,打着上課的旗號,推送遊戲廣告,這事不應該做。

(2)什麼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

在不同的產品生命週期下,功能的優先級一定不一樣。

如果一個技術參數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要讓用戶爲此買單。

在產品進入市場的早期,出現一些功能的不完善,還可以理解。但已經是成熟期的產品,如果一些簡單的邏輯都混亂,那很可能是設計者的失誤。

(3)業務之間互相拉動,是非常合理的模式

但是新業務要遵循老業務的用戶基本習慣,不要在覈心的用戶操作方式和認知上做出重大變化,如上的取地址邏輯。

#專欄作家#

cassidy,微信公衆號:ITcassidy,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騰訊高級產品經理,起點學院導師。

本文授權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