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在師範大學這個圈子之內,即使在所有國內大學範圍內,北師大都是大名鼎鼎。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1908年獨立設校,1912年改名爲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是當時六大高師之一,1923年即更名爲北京師範大學,成爲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

“七五”、“八五”期間是首批十所重點建設大學,“九五”期間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十五”期間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2017年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名單,11個學科進入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北師大的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戲劇與影視學、地理學6個一級學科獲評A+,2個一級學科獲評A,7個一級學科獲評A-,獲評A+數量居全國高校第六位。北師大確定的辦學定位是“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早就不是一所師範大學。

由此看來,如果說那所師範大學蓋過北師大,應該是說夢話。可是,真的有一所師範大學,還是省屬師範大學,在一個方面確實蓋過北師大,這個結果大出人們意料。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其實這也不算太意外。從本科畢業生中成長爲兩院院士這個指標看,在所有師範大學當中,北師大隻能屈居第二,在這個方面要讓位於湖南師範大學,詳見下圖。#湖南師範大學#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與河北大學計算機系對1949年(本科畢業年)以後畢業的1065位兩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本科就讀院校進行了分析,形成了一個“基於院士成長數據的一流本科教育排行榜”。結果是北師大得分32分,位列所有高校49—51位,湖南師範大學得分36分,位列所有高校第44位,讓人刮目相看。

這個結果絕大多數人是想象不到的,湖南師大的人才培養能力如此之強!那麼這是一所怎樣的大學呢?無論是關注高校的人還是高考學子,都有必要了解一下。

1、不是第一所師範大學,卻是第一所“國立”師範高校。

湖南師範大學創建於1938年,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有資料介紹,是中國獨立設置的第一所國立師範學院。1938年10月27日,爲適應抗戰的需要,國民政府在當時的湖南省安化縣藍田鎮成立國立師範學院,一時名家彙集,其中有錢基博、錢鍾書、皮名舉、孟憲承、陳傳璋、高覺敷、儲安平等著名學者。

1949年底,國立師範學院併入湖南大學,從南嶽遷址長沙嶽麓山。在1953年8月院系調整中,湖南大學撤銷,湖南師範學院隨即成立。這是在原來國立師範學院力量基礎上,加入原湖南大學文教學院的中國語文系、教育系,社會科學院的歷史系,自然科學院的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系。新成立的湖南師範學院相對於原來的國立師範學院而言,規模不僅沒有縮小反而的所擴大,力量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得到加強,成爲當時全國專業設置最多的師範院校之一。

從成立時間看,湖南師大不是最早的,但“國立”二字在師範本科高校中卻是首用。是不是這樣呢?本號也進行了查證。從北師大的情況看,在名稱之前並沒有冠以“國立”二字。從與北師大同時代的其他5所高師看,廣東高師(1912年)成爲後來的中山大學,武昌高師(1913年)成爲後來的武漢大學,南京高師(1914年)成爲後來的中央大學,成都高師(1916年)成爲後來的四川大學,瀋陽高師(1918年)成爲後來的東北大學,即使冠以“國立”二字,要麼是“師專”,要麼已不再是師範大學。

2、不是按大區佈局的師大,其實力卻超過按大區佈局的師大。

1952年院系調整,實際上是建立我國高校基本體系,同類高校都是按照當時的行政大區佈局的。1949年全國劃分爲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1954年雖然撤銷六大行政區,在許多方面保留了按照大區佈局的均衡方式,所以在師範高校方面當時有北師大(代表華北)、東北師大(代表東北)、西北師範(代表西北)、華中師範(代表中南)、華東師大(代表華東)、西南師範(代表西南)。

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情況看,湖南屬於中南地區,在武漢已有華中師範,湖南師範自然成爲省屬高校範圍。但是,經過幾十年發展之後,湖南師範顯示出自己的強大力量,1984年更名爲師範大學,後來還成爲211高校。而西南師範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合併成爲西南大學之後才成爲211高校。

全國只有8所師範大學進入“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和南京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前5所爲部屬高校,後3所爲省屬大學,足見湖南師範大學的實力與部屬師範大學是同一檔次

3、省屬高校中唯一一所進入國家首批“211工程”的大學。

在湖南,兩所985高校(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爲部屬高校,省屬高校只有一所“211”,這就是湖南師範大學。在1981年,全國共有99所重點大學,其中包括湘潭大學,而沒有湖南師範學院,可是十多年後,前者未能進入“211”,而後者進了“211”,一躍成爲湖南第一校。

湖南師範大學是一所一直在擴大的高校。1953年9月重新組建時,併入了湖南大學的中國語文系、教育系、歷史系、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系,還合併了南昌大學、河南平原師範學院部分系科和清華大學、湖南大學、南昌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學院、河南平原師範學院部分學生。

1957年併入長沙師專,增設外語、地理兩系。

1961年併入湖南藝術學院、湖南體育學院,增設藝術、體育兩系。

1962年併入湖南大學的中文系、政治經濟系。

1963年併入湖南大學的生物系。

2000年併入湖南教育學院。

2001年併入湖南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2002年併入湖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成立醫學院。

2019年劃入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南院校區。

湖南師範大學現在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省部重點共建“雙一流”建設高校,現有7個校區,佔地2774餘畝,建築面積125餘萬平方米。主校區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設有24個學院,現招生本科專業86個在13大學科門類中只缺農學與軍事學。在校學生4萬餘人,其中研究生1萬餘人。從規模看,湖南師範大學已經足夠大了。

學校擁有倫理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發育生物學、理論物理、基礎數學等6個國家重點學科;“語言與文化”學科羣主建學科外國語言文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教育學、數學、哲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5個學科入選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擁有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以及2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這又有點出人意料,湖南師範大學的外語如此厲害。

4、看高校還得看培養人才能力,學科水平並不直接等於能力?

湖南師大這種情況,似乎讓人難以理解,一所在學科、區域、硬件都不怎麼顯眼的大學,居然比一些看起來極爲亮眼的大學培養出來的兩院院士還多,又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本號的理解是,學科水平要轉化爲培養人才的能力,中間還有太多的環節,兩者之間並非直接關係,更重要的可能在於培養人才的着眼點有所不同。有的可能側重於培養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寬闊的視野,有的可能側重於培養學生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的能力。前者給學生的是一桶水,後者給學生的找水能力,差別是明顯的。

北師大實力極其強悍,也自稱“學科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前列,A+學科高校第六,A類學科高校第十一流學科數量高校並列第八,早就不是師範大學了,而是與華五一樣的綜合性大學。然而,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卻差強人意,在高校中只是排在50位左右,反而被湖南師範大學反超。

如果從博士授權、博後流動站、國家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文科研究基地、國家理科培養基地、國家素質教育基地等國家級平臺看,湖南師範大學與北師大確實不在一個級別之上,但從70年來本科畢業生中出現的院士數量看,湖南師大卻超過北師大。這能否說明湖南師大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比北師大強,或是說培養人才的能力與各種“帽子”平臺沒有直接關係呢?網友們,你對此如何看?

(本文爲原創,百家號首發;文中資料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