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西方,角鬥士的命運由奴隸主決定,並且是所有奴隸中最爲悲慘的那一類,他們需要在角鬥場上廝殺,爲上層人士取樂,這就意味着他們不僅僅沒有自由,而且隨時隨地的會葬送性命。

斯巴達克,衆多角鬥士中的一員,在不斷的廝殺之中,他終於忍無可忍,最終對着他的同伴們說:“寧可爲了自由而戰死沙場,也決不爲敵人取樂而喪生於角鬥場。”

就這樣,在斯巴達克鼓勵下,有二百多名角鬥士決定爲了自己的自由而戰,決定起義。但是紙沒能包住火,起義的消息最終還是別泄露了,而得知起義消息泄露的那一刻,斯巴達克立即帶領着身邊的七八十人搶了角鬥場中的刀叉棍棒,殺掉了衛兵,逃出了城。

隨後,斯巴達克起義爆發,並且在短時間內,聚集了大量的奴隸、農民,起義隊伍不斷地擴大,短時間內就達到了一萬人。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公元前七十三年。

到了公元前七十二年的時候,奴隸主們震驚了,國家機器開始進行運轉,元老院派出了一支由克羅狄率領的三千人的軍隊封住了所在地的唯一一條山路,準備把其圍堵在山上。

斯巴達克是起義軍首領,作爲首領,臨危不懼是最基本的條件,他立刻下令讓手下的部隊用藤條到達山底,並趁着夜色,對羅馬軍隊進行前後夾擊,直殺得敵軍丟盔棄甲,而主將也趁亂敗逃。

經過這一戰之後,斯達巴克聲威大震,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人來投奔,當然了,貴族對其也更加的忌憚了。

手下的人多了,斯達巴克開始對手下的人進行編隊,將所有軍隊一分爲四,分爲投槍兵,主力部隊,後備部隊和騎兵。隨後便迎來了斯巴達克的第二戰。

第二戰,斯巴達克同樣贏得了勝利,斯巴達克的聲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其內部矛盾也隨之而來了。在其上層領導之中,有一個克利克蘇斯的將領與斯巴達克的意見產生了分歧,然後就帶着三萬人離開了斯巴達克開始獨立作戰。

克利克蘇斯雖然離開了斯巴達克,但是其並沒有放棄對貴族的作戰,在隨後的作戰中,克利克蘇斯陣亡,羣龍無首的軍隊再一次回到了斯巴達克的身邊。

在起義軍氣勢正盛之時,羅馬陣營中也出現了一位具有極強戰略眼光的人物——克拉蘇。這是一個十分狠厲的人物,爲了能讓軍隊更具戰鬥力,他實行了“十一抽殺律”,把所有的逃兵分爲十人一組,十人中隨機選一人殺掉,已達到震懾作用。

十一抽殺律剛一實行,就有四千多名士兵被處死,在這樣的震懾之下,軍隊的戰鬥力十分的強悍。

克拉蘇是一個善用計謀之人,並且知道搶佔先機,最終,在克拉蘇的圍追堵截之下,斯巴達克被圍困在了阿普利亞境內,在雙方的血戰之中,斯巴達克與他的士兵戰死沙場。被俘的六千多人也被克拉蘇下令釘死在了十字架上,斯巴達克所率領的起義也隨之結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