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健

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

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通信攝影家協會會員

補漁網

浪來了

草原之上

Q:你是如何走上攝影道路的?

A:最初,我受玩攝的同事影響,並觀看了許多名家攝影作品和攝影展,逐漸對攝影產生了濃厚興趣。

經過摸索、實踐和學習,我認爲攝影不只是簡簡單單通過影像形式將景、物進行定格,而是通過自己的視覺以影像形式記錄和表達出自己對事物的認識、思想和情感。你會留意到景、物的形狀、線條、光影、色彩、動與靜、明與暗、是與非等等的關係與變化,觀察事物的能力、藝術素養和審美觀也會隨着攝影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海陵島風雲

街頭偶遇

拉地網

Q:你主要拍攝哪些類型的作品?爲什麼選擇這個創作方向?

A:早期,我對攝影的題材和類型並無目標,隨心所欲。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加,我的攝影興趣逐漸集中關注紀實方面題材的內容,並以影像的方式記錄當今社會豐富多彩的生活。

我覺得,紀實題材與風光題材有所不同,紀實片今天拍了,明天就是歷史,它具有不可重複性(除非擺拍),同時它具有史料價值。此外,紀實題材與風光題材有所不同之處在於,紀實片的思想性(內容)大於藝術性。否則,一幅沒有思想意識(或情感)的紀實片,藝術性再好也是無價值的。

扶貧之路

奶奶的炊煙

我跟媽媽趕海去

Q:除了攝影,你還有哪些其他方面的愛好?這對你的攝影創作有何幫助?

A:我是中文專業出身,除攝影外,我平時還喜歡閱讀文學作品。通過攝影的學習和實踐,我覺得文學和攝影有共同之處。

文學是通過文字的描寫反映生活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攝影是通過影像記錄生活和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使用工具和方法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特別是文學作品中對意境的刻畫與描寫對影像意境的審美與構圖有着學習和借鑑的作用。

因此,我認爲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對提高攝影水平和技巧有着較大的幫助。

苗族的一家

羊城的建設者

木棉樹下

Q:攝影給你帶來了哪些收穫?

A:在學習攝影的初期,我喜歡模仿和跟風,拍出來的片現在回過來看,很幼稚、很平庸;而通過多年的學習、交流、借鑑和實踐,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此同時,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審美,學會了情感去構圖,用心靈去感悟,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給自己帶來心靈上的愉悅感。

除此之外,隨着攝影水平的提高,我的作品多次在攝影世界、中國攝影報中國通信攝影家協會、人民攝影等組織、機構舉辦的攝影賽事中獲獎,收穫了一定的個人榮譽,還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影友。

古井跳水

給螺旋槳補漆

山澗野炊

Q:有哪些攝影創作方面的經驗、心得與大家分享?

A: 在攝影創作方面,我有主要有兩點體會一是要經常學習和欣賞大師們的優秀作品和代表作,多觀看攝影展,學習和借鑑別人的攝影理念、作品表現手法和攝影技巧,見廣才能識多。

二是要多參加有影響力、正規的攝影比賽。攝影最忌有功利思想,有功利思想是難以進步的。我認爲多參加攝影賽事,不管自己的作品是否入選或得獎,通過最終評選出來的優秀攝影作品,總結得與失的原因,對攝影水平有着促進和提高的作用。

衝浪

瑤寨留守老人

老夫老妻

Q:你最喜歡哪位攝影名家的作品,他對你的創作有何啓發?

A:我個人比較喜歡佈列松的作品——不僅是因爲拍攝技法和藝術特點,更是因爲他對攝影本身的看法與思考。

佈列松認爲,攝影作品承擔着重要的社會責任。每個攝影師都應深具尊嚴感,都應意識到:無論一幅攝影作品畫面多麼輝煌、技術多麼到位,如果它遠離了愛,遠離了對人類的理解,遠離了對人類命運的認知,那麼它一定不是一件成功的作品。

佈列松的立意是高遠的,但他選取的素材通常都是微小的,“ 在攝影中,最小的事物可以成爲偉大的主題 ”。因而,他的作品都是我們現實中常見的、熟悉的平凡的人和物,是他的作品在這生活習以爲常中讓我們產生美和感動。

百舸待發

夕陽西下趕下海歸

龍舟嬉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