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朱载垕并不能说是既定的继承人,他当时只是最佳选择,但却并不是嘉靖的唯一选择,因为还有一个朱载圳。

朱载垕是第三子,朱载圳是第四子,又都不是嫡子,朱载垕其实只在年龄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已。

他如果不能获得嘉靖的喜欢,让嘉靖认为他是一个能够将天下托付给他的人的话,嘉靖就不一定会选择他了。

嘉靖在嘉靖十八年的时候,将朱载壡立为皇太子,朱载垕被册封为裕王,朱载圳则被封为景王。

倘若朱载壡没有在13岁那一年,也就是嘉靖二十八年夭折的话,其实皇位根本就轮不到朱载垕。

而朱载壡一死,那么嘉靖就只能将希望放在朱载垕和朱载圳身上了,因为第五、六、七、八子都是出生之后没过多久即夭折。

朱载圳虽然死在了嘉靖之前,可是他也一直活到了1565年,两年之后的1567年嘉靖才随之而去。

朱载壡死了之后,嘉靖就没有立过太子了,这也就是说朱载垕和朱载圳能够成为太子的机会其实差不多。

朱载垕成为嘉靖唯一的选择也是在1565年,因为这一年之后,嘉靖就只剩下他这么一个儿子了。

那么在1565年之前,朱载垕想要成为嘉靖的最佳选择,那他就不能仅仅指望那一点年龄优势。

他还必须得让嘉靖看到他的能力和价值,至少也得让嘉靖看到他有那个能力去维持老朱家的江山。

朱载垕怎样才能让嘉靖看到自己有这个能力呢?那当然是和当时公认的奸臣严嵩来斗上一斗。

或许有人会说了,严嵩不是嘉靖的宠臣吗?朱载垕和严嵩作对,那岂不就是明摆着和嘉靖作对了?

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嘉靖既要用严嵩,也要扶持一个人来制衡严嵩,这就是所谓的帝王之术了。

嘉靖从中期开始就已经不再死死抓着朝政不放了,而是把很多具体事务交给了严嵩,从而抽出时间修仙。

可是,嘉靖对严嵩真的能够彻彻底底地放心?

显然并不能。

嘉靖14岁时以一个藩王的身份入承大统,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大礼议”之后,他才算坐稳了皇位。

他就像是一个生而知权谋的帝王,从14岁开始就和朝堂上那帮成了精的人斗了,这一点注定他不可能完全地信任一个人。

所以,就算他要重用严嵩,他也不可能彻彻底底地信任严嵩,也要把严嵩完完全全地控制在手中。

只有这样,嘉靖才能安枕无忧。

让谁来做那个制衡严嵩的人呢?无外乎是扶持另一个人来对抗严嵩罢了,只是嘉靖选择了裕王朱载垕。

嘉靖选择朱载垕做这颗“棋子”,其实好处还不少。

一是这样确确实实能够起到制衡严嵩的作用,让严嵩受到一定程度的掣肘而不能随意兴风作浪。

二是这么做也能达到培养朱载垕的目的,在和严嵩长期相斗的过程中,朱载垕肯定会得到成长。

三是为了把朱载垕推到前面,这样一来他的举动就基本上瞒不过嘉靖的眼睛了,有些小动作就做不了了。

所以,朱载垕是不得不和严嵩斗,因为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嘉靖在推动,他根本反抗不了嘉靖。

严嵩同样也不想和朱载垕斗,毕竟明明知道朱载垕是皇帝的儿子,还在作为继承人培养,他怎么会想得罪朱载垕?

可是不斗又不行,他一旦想着去巴结裕王,站到裕王那一边的话,那么嘉靖设定的制衡系统就会被破坏。

这个制衡系统一旦被破坏了,嘉靖留着严嵩还有什么用?到时候等待严嵩的,轻则丢乌纱,重则丢命。

嘉靖虽然后期并不上朝,但是在权谋这一块,在明朝十六个皇帝当中,他绝对能够排得进前三。

只可惜嘉靖虽然有那个能力,却没有那个心思,后期都把心思花在了怎么追求长生这件事上了。

相关文章